第381章
话刚一出口,马成功便立刻止住了。 李天明笑道:“马局长,都是为了国家建设,算不得功。” 卢源闻言,没忍住笑出了声。 “郑主任,我想说的是,海城生产的睡莲牌五叶电风扇在东瀛地区的销售额,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而且已经趋于饱和。” 郑主任闻言,也轻轻点了下头。 “在东瀛选择和中野商社合作,并且给予对方独家销售权,主要目的是为了稳住五叶电风扇的价格,试想一下,如果在东瀛同时有多个经销商出售五叶电风扇的话,他们之间会不会形成竞争?一旦他们互相竞价,将价格打压下来的话,损失的部分利息会不会转嫁到我们国内的生产单位身上呢!” 李天明这是在偷换概念,只是处在这个时代,人们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天明同志说得不错,真要是价格被压下来的话,到时候反倒是国家的利益受损。” 说着郑主任又连忙安抚还想要争辩的马成功等人。 “成功同志,我看天明同志说得很有道理,国外的市场很大,何必紧盯着东瀛,你们的电风扇完全可以卖到其他国家嘛。” 郑主任原本的想法是让海城放开东瀛市场,没想到却被李天明给说服了。 可问题是,其他国家地区的采购量,根本没办法和东瀛相比。 一年的采购额就多达20万台,谁能不眼红。 只这一笔订单就能完成国家交给的创汇任务了。 但现在郑主任发了话,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忍了。 “这个就算了,老卢,那个电饭煲又怎么说?你们把着技术不公开,也太没有大局观了吧?” 电饭煲? 卢源闻言冷笑:“老马,你这心也忒大了吧?电风扇都是抄我们的,现在又惦记上了电饭煲?” “这是国家的财富,不是你们海城一家的!” “这话你跟我说不着,东西就在那摆着,你们要想抄的话,我不拦着,也拦不住,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眼见又要吵起来,郑主任也不禁头疼。 每个人都有自家的小算盘,谁舍得把真正的绝活放出来。 “这件事你们私下谈,在这里就不做研究了,继续开会……” 郑主任想做个和事佬,但卢源和马成功明显是顶上了,眼神一阵激烈交锋。 李天明在一旁看着,心里又止不住的发出了感叹。 国内的专利法,到底啥时候出啊? 第四百一十四章 认清差距 “想得还挺美,电风扇的事还没和他们掰扯清呢,又打上电饭煲的主意了。” 散了会,回到房间,卢源就忍不住唠叨上了。 “幸亏这电饭煲一直都是出口,没在国内卖,要不然怕是早就被他们给学去了。” 五叶电风扇弄了一个东瀛地区的独家销售权,已经算是上面的领导照顾他们了。 电饭煲再想弄一个怕是不容易。 一旦国内有了其他生产单位,到时候,海城的电饭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 “天明,老马,你们可得把这个电饭煲看住了,说什么也不能再让他们给偷学了去!” 马援朝忙道:“不能够,去年有人来厂里参观学习,生产车间我都没让他们进。” “这就对了,咱们的杀手锏,必须攥在咱们自己的手里。” 卢源说着,看向了李天明,刚要说话,却见他的情绪似乎有点儿不太对劲。 “天明,你这是怎么了?” 李天明闻言苦笑道:“卢局,马局,您二位……难道不觉得……挺可悲的吗?” 呃? 可悲? 什么意思? “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却不能在国内出售,国内的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电饭煲是个什么东西。” “嗐,那不是因为……” 卢源的话说到一半,突然也止住了。 他想说是因为电饭煲在国内并不实用。 但又是因为什么,造成了电饭煲在国内不实用呢? “老卢,天明,你们这是怎么了?电饭煲的技术不被别人学去,这不是好事嘛!” 马援朝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老马,天明的意思是……我们……还是落后的太多了。” “落后?哪落后了?这五叶电风扇和电饭煲的那个专利都在咱们的手上,外国人想用都得找咱们买,咱们……” 马援朝也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症结所在。 卢源说的不是技术,而是……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个电饭煲,卖到国外的价格高达580到700元。 可国内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却只有30到40元。 想要买上一台电饭煲,双职工的家庭,不吃不喝差不多要攒上一年。 明明是为生活提供方便的家用电器,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却因为收入用不上。 说什么不实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用不上。 还真是……挺可悲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马援朝说着,也不住的叹息。 “谁让我们国家的底子太薄呢!” 卢源这个时候看向了李天明。 “天明,用不着灰心丧气,咱们国家现在……以后肯定能迎头赶上的。” 现在的大环境还不能随便提,但对于以后,还是要有信心。 “我明白!” 关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没有人比李天明更清楚。 只用了40年的时间,硬生生地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走完的路。 这个奇迹,只有中国才能创造。 像什么东瀛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还有高丽的汉江奇迹,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迅猛发展相比,都显得小家子气了。 但那是以后,现在…… 还是要认清差距,才知道要怎么去追赶。 “有……酒吗?” 马援朝突然说道。 “老马,明天就是广交会开幕的日子了,这个时候喝酒……” 卢源的话只说到一半,李天明已经起身出去了,等回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拎着两瓶白酒,还有几个油纸包。 “幸亏离开家的时候,带了几张票,要不然,还真买不着!” 酒是用的票,可带回来的几样小菜,都是李天明加价买的。 这边的政策相较于北方,还是稍微宽松了一些。 大晚上的,居然有小商贩偷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卖卤味。 “哟!还有肉呢!” 说是肉,其实是鸡鸭内脏卤的小吃,不过好歹是个荤腥,再配上葱油蚕豆,还有一节自家熏的腊肠,算得上是非常丰盛的下酒菜了。 “老卢,别愣着啊,拿几个杯子过来!” 卢源起身拿来了三个茶缸子,李天明倒满了酒。 “卢局,马局,您二位,谁来提这第一杯?” 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卢源先开了口。 “那就预祝我们海城在这次的广交会上,大获成功!” “不够,不够!” 马援朝听了,连连摆手。 “这几年的广交会,咱们海城哪次没完成领导交给的创汇任务,要我说,就应该祝咱们伟大的祖国,早一天追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实现赶英超美!” 卢源闻言,也是大为赞同。 “对,赶英超美!” “天明,赶紧端杯啊!” 李天明端起酒杯,和两人碰了一下,随后猛灌下去一大口。 赶英超美,或许在卢源和马援朝的心里,只是一句口号,一句…… 激励自己的口号! 但是,在李天明生活过的那个年代,赶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超美,他也曾有幸亲身经历过。 半斤酒下肚,卢源和马援朝也聊开了,从他们参加工作,到刚刚过去的10年,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老卢,要我说啊,你还是太保守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都是多少年前许的愿了。” “多少年前?实现了吗?我问你,老马,咱们对人民群众许下的承诺,实现了吗?” 卢源的情绪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卢局,有话慢慢说。” 李天明刚要劝,卢源突然转头看向了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控制住了。 “天明,你来说说,10年后,不,20……30年后,咱们国家什么样?” 30年后? 2006年? 说真的,李天明还真记不太清楚了。 那是因为自2000年之后,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那种发展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跳跃式的。 几乎每年都在大变样。 “30年……还是短了点儿,50年吧!” 50年以后,李天明74岁。 放在当下,已经是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头儿了。 可上一世的李天明,还真没觉得自己有多老。 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走路也有劲儿。 “50年?我怕是见不着喽!” “你见不着,你儿子,孙子见也一样,天明,说说,你觉得50年以后,咱们中国啥样?” 啥样? 李天明不禁陷入了回忆。 “火车比现在的快,路也比现在的宽,楼比现在的高,不要说电风扇、电饭煲,就算是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家家户户不用精打细算也能置办得起,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在也不用为了吃饭发愁了,每顿想吃啥就吃啥,鸡鸭鱼肉,大米白面,到时候,窝窝头都变成好东西了。” “啥?” 李天明一开始说的,两人虽然觉得有点儿玄乎,但好歹还能算是美好愿景。 可是…… “窝窝头都成好东西了?那日子过得还不如现在呢!” “那玩意儿,困难时期,要是能有一个,给个多大的印把子都不换,后来是天天吃,顿顿吃,吃得我现在想起来胃里就反酸水,要是真能大米白面随便造,那可就好喽!” 别说卢源和马援朝不理解,前世的李天明同样不理解。 啥时候高粱米、棒子面,还有野菜成好东西了? 大饭店里还卖得贼贵,说这叫啥…… 健康食品! 真是好日子过够了,非得找罪受。 “来吧!还剩这么点儿酒,咱们就预祝天明说的好日子早点儿实现,大米白面,管够!” “管够!” 三个茶缸子嘭在一起,仰头一饮而尽。 转天,李天明还是早早的就起来了,这么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除了媳妇能治,别的啥也治不了。 洗了个澡! 下楼去招待所的食堂吃早饭,两碗馄饨面下肚,胃里也舒服多了。 七点整,众人集合出发,前往流花路展览馆。 还没到开馆的时间,但周围已经出现了不少外国面孔。 找到海城的展厅,出了这么多年的风头,海城早就不用坐冷板凳了。 “抓紧时间准备!” 卢源发了话,众人立刻忙活起来,绝大部分人都不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应该做什么,心里都清清楚楚。 至少…… 不会再闹出,把电饭煲的设计图当做宣传材料,这种大笑话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老子豁出去了 “合作愉快!” “中野先生,合作愉快!” 又是20万台电风扇和5万台电饭煲的订单,合作方正是老熟人中野喜次郎。 这个曾经
相关推荐: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妇产科男朋友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凡人之紫霄洞天
蛇行天下(H)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医武兵王混乡村
病娇黑匣子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