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牵过来,便往外走去。 钱唐、王振等伏龙卫早就知道张副常检点了郡守,只以为是如今将大家伙带回到登州大营后没了牵挂,便要匆匆上任做郡守老爷,虽然有些别的心思,但之前亲眼看见白有思过来,也只当得了什么吩咐,不好多言,只能喟叹。 但更多的人,却如小周那般,怀着心事与对局势的焦虑,并无多少心思放在他人身上。 张行在秦宝的护送下,走司马正的防区,拿着正经的调任文书,坦然出营,然后与秦宝交代,只说万一不能在大河口相会,就等回到东都通信云云,然后就匆匆打马出营去了。 一夜奔驰,匆匆逃离登州大营,倒也无话。 然而,往后两三日,张行越走越慢,越走越觉得无趣起来,离开登州大营第三日这日晚间,他宿于道旁小寨内,更是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入睡。 一种莫名的烦躁情绪充斥着他的胸口,他想要喊,想要叫,想要做些什么,却被逻辑和理性束缚着,想要压下去,回归理性,遵循逻辑和利害去做事,却始终难以熄掉阴燃的火。 这种情况,不是这天晚上才有的,也不是以一种荒诞的方式获得了一郡太守后才有的,早在这次东征前,甚至更早的时候,甚至两年前刚刚融入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么一种奇怪的心态……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会认为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是不该有的,而且每次他尝试思考,尝试推理,然后付诸行动后,却往往发现自己会进入更加合理与稳妥的路线,并将这股躁意滋养的更甚。 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心里有一团火,想烧掉整个世界,但放出来的,却是最冷的寒冰真气。 寒冰真气真的被释放了出来,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不放点真气出来根本没法睡,也没理由不放……暑夜中,张行翻身坐起,只在床榻上望着窗外星空发呆,却又心乱如麻。 这里是补给线上一个小的营寨,算是个补给站,管理这里的人是登州本地的无品小吏,根本躲不掉差事……但同样的道理,面对着无数的溃兵、逃兵、集群的民夫,以及往来的大小信使官吏,他们同样无可奈何,只能装作不知。 这就使得这个小小的兵站里的,充斥着三教九流,包括一大堆你根本说不清楚是溃兵还是反贼的存在,他们相互斗殴、喝骂,彻夜不休。 这些人的动静,让张行本能联想到了自己跟都蒙两年前的遭遇,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路边的男子居然是被父亲榨干了的绝望巨婴齐王殿下。 而谁也没想到,仅仅是数日后,都蒙就因为溃兵的内讧忽然死了。 这件事情给自己的震动与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不愿意放开杀戒,肆无忌惮的用杀人来夺取真气储备,很大原因是因为如此。 吵闹声越来越大,张行愈发烦躁,他有心去呵斥和阻拦,却觉得这类事情怕是自洛口仓至此处数千里皆有,更遑论就登州西南部的沂蒙山与巨野泽,还有数不清的明确造反之人,还有落龙滩那一边多达十余万被抛弃的溃兵、败军……算上注定要因为深入后方被困的南路军,恐怕二十万余万都是有的。 又是二十多万军队被扔在了前线。 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情,自己一个人如何管得了那么多,又没有自己的班底,还不如早日去赴任,着力地方为上。 一念至此,张行干脆起身,收拾好东西,连夜上马牵骡赶路。 稍微使用真气吓住了拦路的几个溃兵,走了一阵子,前半夜星光映月,顺着大路倒也妥当,但走到后半夜,几乎肉眼可见,似乎起了一点薄雾,而且还在加厚……夏日后半夜至清晨起雾,太阳出来散去,本属寻常,大不了稍驻便是,实际上也没到那份上,东西向宽阔的道路依然就在眼前,点起火把继续赶路也没什么。 但也就是点起备用的火把后,张三郎心中微动,却一手执火,一手顺势从腰后摸出了自己的罗盘。 他已经很久没动这玩意了。 考虑到这玩意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似乎此时也没有理由启用这玩意,但不知道为什么,立马在途中的张行在犹豫了片刻后,几乎是带着一种期待低声道出了那句话: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尽管是在黑夜之中,尽管开始起雾,但张行还是借着手中的火把清楚看到,手中罗盘的指针几乎一瞬间就弹了起来,然后牢牢指向了一个方向。 道路是正东正西的,而指针指向了西面偏北,而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位于河北地区对接太原地区的要镇武安郡就在那里。 单手举着火把张行有点疑惑……他似乎对这个结果有些不满和不安,但是,罗盘迄今为止没有欺骗过他,最起码在功效上从来没有。 会不会是指大河口?那里也在西面偏北的位置。 所以,自己此时心中想去的地方,自己此时所渴望的,是征求最靠谱的李定的意见? 这个答案让张行稍微定了定神。 而既然心中有所欲,那就反而干脆了起来,张行开始顺着大道轻驰向前……但是,跑马走了一阵子,张行再度拿起罗盘来看,却意外的发现,罗盘的指针似乎微微偏转了一点。 这就不对劲了,因为武安郡太远了,这一趟子路,不应该有明显的偏转,即便是李定所在的大河口,那也是至少数百里外,不至于如此……不过到了此时,罗盘已经启用,张行却反而没了顾忌,他倒想看看,自己心中所欲之地到底在哪儿。 就这样,又往前驰了一阵子,雾气更加明显,张行顺着罗盘的明确指引,先是转向了一条挨着登州东北面,也就是落龙滩西北面山区的岔道,然后在清晨的时候,又忽然进入了山中道路。 从第一次转道后,张三郎就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但和以往无数次一样,只是将波澜压制在了心中,却又提高了速度。 第二次进入山中后,干脆什么都不想,只是顺着山中道路努力前行罢了。 这一趟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夜间一直延续到了上午,黄骠马已经吃力,而此时,连山间雾气都早已经散开。 而张行也在拐过一片山坳后,忽然驻马。 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目的地――那是一片没有任何动静,一片死寂的破败村庄。 尽管到处都已经是荒草,但张三郎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个山村,这是他第一次踏入文明社会的地方,是他夜里听到鸟叫惊醒后杀了人的地方,也是是都蒙死掉的那个地方,是个寡妇多到一个人随便娶两个,甚至更多都可以的地方。 张行打马而行,缓缓从山村中走过,尽管到处都是杂草藤蔓,但他依然找到了那个埋下了韩、王两名溃兵的空地,找到了曾经住过也曾经杀过人的土屋,上面甚至还有自己修补过的痕迹。 走过了整个山村,空无一人。 有几具尸首,但已经被虫蚁啃得只剩骨头,而骨头上也没有外伤,这说明不了什么。 唯一可以纳入逻辑的,只有遍布整个村落各处的杂草和藤蔓,以及村后山坳里依稀可见的庄稼,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是今年春耕后,忽然选择逃离或者放弃的这个村庄。 这几乎必然与第三次东征有关系。 张行有一点点情绪想表达,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 他翻身下马,持弯刀砍起了那片庄稼地外围的杂草,这种活对已经是奇经高手而且真气储备充足的他来说并不废任何力气……下午时分他就已经将那片不大的庄稼地外围给清理掉,然后尝试去清理这个被遗弃的村庄本身。 一直干到晚间,天彻底黑了,才点起了篝火。 第二日中午,清理了中间一整条路后,张行放弃了这个无用功,然后甚至都不用看罗盘,就直接上马往来路折返而去。 并不算是出乎意料,数日后,尚未折返回登州大营,他便在路上先听到了一系列消息。 东夷人交还了司马长缨的头颅,并顺势请降如故。 这一次,圣人主动答应,以此声称此战已胜,并要求东夷国主王氏进一步随南路军折返……东夷使者诺诺而归,不置可否……很多人都猜测,东夷不可能放掉这股大军,只有吃掉南路军,东夷人才能睡得安稳,而且他们现在是有这个实力和战略空间的。 接着,落龙滩东面诸将也渐渐有了消息,除薛常雄与河北方面军成功汇集,然后直接乘船离开往河间而去,算是全师而归,此番出击的中路八军皆损失惨重,很多将领都只带亲兵私将狼狈逃回。 其中,于叔文折返回来,尚未进入登州大营,便被来战儿、牛督公、金吾卫、伏龙卫团团围住,然后以临阵不救,致使司马相公战死为名,当场处死。 跟他一起回来的赵光等人却得到了赦免,甚至待遇、任命如故。 但不知道为什么,圣人还是没有撤军的意思。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脸和气的张副常检回到了登州大营。 很多人诧异一时,但张副常检言之凿凿……大军一日没有解散,东征事宜一日没有结束,他都应该跟大家继续同甘共苦,断没有扔下兄弟们独自去河北享福的理由……一定要善始善终才行。 这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与感激。 有趣的是,送张行离开的白有思并没有单独来问。 在登州大营大概盘桓两三日,有些东西果然来了――圣人忽然召见所有正五品以上诸大臣,当堂要求大营内所有宫人、士卒就地转南,顺沽水南下,转琅琊,往江都巡视。 此言一出,很多文武大臣大惊失色,纷纷进谏。 这其中,分量最重的一位,也是实际上的反对派为首者,赫然是江都留守来战儿来公。 据说,来战儿本身的谏言非常妥当,他明确指出,眼下民力疲惫,而且因为三征东夷,到处都是盗匪,圣驾去江都,很容易使局势不可收拾,所以他请求圣人回东都,自己豁出命来,也要领兵扫荡干净所有的盗匪,然后如果圣人到时候还有兴致,再去江都也不迟。 这份谏言,基本上是把能说的话都说了,而且整个登州大营里,除了圣人只有两位相公算是比来公地位稍高,再加上来战儿本人正是之前后军的实际统帅,他本身是能控制局面的。 所
相关推荐: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在爱里的人
作恶(1V2)
靴奴天堂
摄春封艳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