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序小说

霜序小说> 盖世双谐 > 第74章

第74章

和李承道之外,其余之人无论身份多高贵,都是臣。 郑家上下,对于魏征寄过来的这封信,感到无比震惊。 他们震惊便在此处。 李世民发动政变,杀了太子和齐王,肯定是对太子位势在必得。 李渊都在他的掌控当中。 可现在这个储君身份,却落在了李承道身上。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 不过即便心有不解和震惊,他们也没有怀疑魏征这封信有假。 作为太子妃的娘家,郑氏家族对东宫太子党羽十分了解。 魏征乃李建成的幕僚,为人耿直,向来是有话直说,不会拐外抹角,更不会在书信上作假。 刚刚醒来的李承道,从外祖父郑继伯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同样满脸惊愕。 按照历史进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掌控皇城。 最后直接逼迫李渊,册封他为太子。 将太子位给了李世民之后,没过多久李渊就感到心灰意冷。 所幸也不当这个憋屈皇帝了,直接把位置传给李世民。 自己去当个安乐的太上皇。 可即便李渊退位,李世民依旧对他不放心。 除了将他软禁在深宫之外,还将他在朝堂上的心腹一一拔出,全部换上了天策府的自己人手。 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程咬金等人,便是因此正是登上大唐帝国的朝堂之上。 可是现在,和历史记载截然不同。 李渊不但没有册封李世民为太子,甚至还将李承道立为了太孙! 将魏征的书信收起来,李承道脸上露出一个兴奋的笑容。 “肯定是因为我的出现,让李渊多了一个选择,让他不甘心把大权交给李世民。 有了太孙这个名分,更加方便我举大旗讨伐李世民了。 长安守军,眼下只有数万。 我只要集结十万大军,就能振臂一呼,直扑长安。 倘若我孤身一人,要想集结十万大军,简直如同白日做梦。 但现在有荥阳郑氏的鼎力支持,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忍住心中的兴奋,李承道抬头望向郑继伯和郑湛,与他们商议今后的谋划。 而他这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也正是开始扇动起来。 历史上,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 李渊虽然还有其他儿子、孙子,但都非嫡出。 他嫡出的子嗣,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以及李秀宁五人。 而且庶出子的能力,更是和李世民完全没得比。 所以面对储君选人的时候,李渊本身又在李世民的控制之下。 自然就出了李世民之外别无选择。 而现在李承道这个嫡长孙还活着,并且能力还十分不错,在李世民的手上占据了上风。 种种权衡之下,或者压根就是出于对李世民的报复心理。 让李渊选择了册封李承道作为太孙。 这其中背后的东西,李承道稍加思考,也明白一二。 所以他心中对李渊这个未曾谋面的皇爷爷不禁多了一分敬佩。 在必然会触怒李世民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得不说十分有魄力。 郑继伯眼中满是兴奋的神情,“李世民夺嫡篡位,不得人心。 看来陛下也是不甘心将储君之位交给李世民这个乱臣贼子。 殿下,现在你有太孙的名分加身,更加占据大义了。” 通过魏征的书信,他不止得知李承道被封为太孙。 也得知了李承道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 玄武门一骑当关,斩杀两员城门守将,率领两千太子近卫攻入天策府。 阵斩尉迟敬德,刀砍亲王李泰,马拖李恪。 杀得天策府血流成河,杀的李世民不得不低头妥协。 最关键的是,完成这一系列成就的李承道,还是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 众人感慨之时,李承道开口道:“这大概是皇爷爷最后能我做的事情了。 魏征信中虽然说皇爷爷因为生病,才在深宫修养。 但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李世民那逆贼将皇爷爷软禁了起来。 他表面上是代替皇爷爷监国,但实际上就是在夺权。 不出意外的话,这段时间这逆贼就会开始针对我做一些事情了。” .. 第二十三章 称孤道寡 郑继伯冷笑道:“怕他作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我们为殿下招募到足够的人马,立刻杀回长安。 拿他李世民的头颅,祭奠太子在天之灵。” 现在郑家的掌权者,全都附和郑继伯。 一个个满脸亢奋,恨不得立马就宰了李世民,让李承道登上大宝之位。 “父亲,祖父。玄成信中还说了,小妹和几位郡主都没有被杀。 但她们都被李世民软禁起来了。 东宫旧臣曾去相救,让李世民放了小妹和几位郡主,都遭到拒绝。 我现在就担心她们的安危。” 众人亢奋犹如打了鸡血之时,郑元洲一番话,就像是一盆水浇下来一样。 顿时,整个大堂,瞬间陷入到一片死寂当中。 “哼!”九十岁高龄的郑家老祖郑湛冷哼一声,读书读了八十多年的他,此刻浑身杀气弥漫。 “我荥阳郑氏岂是好惹的! 李世民是个聪明之人,岂敢伤害我孙女。” 言语中气十足,充满自信和霸气。 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 这些个世家大族、名门郡望,拥有着极其雄厚的底蕴。 没有任何一个当权者,愿意招惹得罪这些世家。 “外祖父,太公,舅舅,我先去军营一趟。 回来再与你们商谈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之事。” 李承道现在所处的情况,唯有手中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才是他与李世民争斗的根本。 否则单靠一个太孙的名分,不可能帮他杀回长安,将李世民拉下马,自己登基称帝。 就在李承道即将迈步离开之时,郑继伯拦住了他,“殿下且慢。” 李承道回头望向郑继伯,道:“外祖父有什么要交代的?” 郑继伯道:“殿下,如今你已经被陛下正式册封为太孙。 太孙,乃国之储君。 为了保持太孙威仪,请殿下今后不要再自称,而应称。 即便是在我们这些亲戚面前。” 郑继伯这番话,得到了征战和郑元洲等人的点头赞同。 太孙威仪和威严,体现在各处细节当中。 必须要从小做起。 李承道正襟肃然,道:“舅舅提醒的是,孤知道了。” 郑湛、郑继伯、郑元洲祖孙三代,看着李承道离去的背影,全都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们对李承道寄予巨大的希望,也愿意为李承道壮大自己的势力竭力付出。 只要将来李承道登基称帝了,那他们荥阳郑氏,便要一跃而成五姓七望中各大世家门阀的榜首。 …… 与此同时,长安城,天策府。 李世民正在书房处理朝堂政务。 自从李渊宣布立李承道为储君之后,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避免李渊下达更加荒唐的旨意。 李世民直接将他给软禁了起来。 对外称病,然后由他代行监国之权,总摄一切政务。 如今的李世民,虽无储君之名,但是已经行皇帝之实了。 朝纲军政大权一手独揽,再加上皇宫和长安,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可以说是权柄赫赫、如日中天。 一门心思扑在朝堂政务之上,李世民发誓要做的比李渊更好。 同时,他也始终关注着李承道的下落。 目前而言,李承道是唯一一个能对他造成威胁之人。 “荥阳……果然是去找郑氏了么。” 看到手里的情报,李世民不禁紧紧皱起了眉头。 李承道离开长安之后,前往荥阳郑氏,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荥阳郑氏是李承道的母族,而且是五姓七望之一,一等一的名门大族,李承道不去争取郑氏的支持,那简直和傻子无异。 不过虽说对于这件事早有预料,但是还是忍不住烦恼。 他下令杀光李建成的儿子,留下郑观音。 为的就是和荥阳郑氏有一个缓冲,不至于将这个顶尖的世家门阀得罪死。 荥阳郑氏在李世民极其儿子已死的情况下,即便心中有想法,但也无力回天。 可是现在李承道活了下来,那一切都将不一样了。 “世家最擅长的便是如吕不韦一样,如今李承道被册封为太孙,可谓是真正的奇货可居。 这种情况下,荥阳郑氏一定会不余遗力来协助李承道。 如此一来,那李承道对本王而言更加后患无穷。” 李世民抬起头看向对面的长孙无忌,十分头疼的问道:“辅机,你说本王该如何?” 他现在是越来越后悔放走李承道了。 若是早知道李渊会册封李承道为皇太孙,他绝对会无视长孙无垢和李承乾、李丽质等人的性命,牺牲一切也要留下李承道的性命。 毕竟女人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 可李承道走了,那就是个天大的麻烦。 .. 第二十四章 长孙无忌的阳谋 天策府书房,向来是李世民处理政令的军机要处。 寻常人等,根本无法接近此处。 长孙无忌左手拈起一缕茶叶,放在口中咀嚼一阵。 道:“李承道藏拙东宫,这么多年来,我们对他的了解全都是错误的。 此人行事果决,手段狠辣,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枭雄风范。 如今他又被陛下册封为皇太孙。 正如殿下所说,他现在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后患无穷。 不过抛开其他一切,现如今荥阳才是他的立根之本。 得到荥阳郑氏的倾力相助,借助他太孙的名分。 将来振臂一呼,必定会有无数太子党羽响应。 殿下现在行监国之权,总摄朝堂政务。 不若以陛下的名义拟定诏书,让李承道率领他那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骑兵前往幽州,防备突厥之患。” 李世民听完之后,顿时哈哈大笑。 “辅机此计实乃上上策!” 长孙无忌这条计策,明面上是以李渊的名义,让李承道坐镇幽州。 实际上却是一箭双雕之计。 其一,若是任由李承道在荥阳发展,以荥阳郑氏的底蕴,将会制造出一个令李世民坐立不安的强敌。 但李承道只要离开了荥阳去往幽州,那就将这一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起码,李承道不可能像在荥阳一样招兵买马,安心且快速的发展。 其二,武德年间,李世民有好几年时间,都坐镇幽州,抵御突厥。 幽州完全就是他的地盘。 虽然他早已经回到长安,但幽州守将王君廊,便是他的嫡系心腹。 李承道去了幽州,区区七千骑兵,还不得被地头蛇王君廊压的死死的? 而且幽州地带,与突厥交战可是很常见。 到时候次次让李承道的人马先上,不但让他无暇发展自身势力,更是将他的大军全部消耗一空。 如此一箭双雕之计,难怪李世民听了之后兴奋不已。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一下就识破了他计谋背后的深意,含笑点头。 道:“此计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李承道没有拒绝的理由。 首先,陛下圣旨,任何人都不得抗旨不尊。 其次,太子和秦王殿下,也数次去边境御敌。 李承道作为太孙,也该如此。 他若是不去突厥,抗旨不尊再加上贪生怕死不敢前往边关这盆污水泼下来。 他在民间的声望,将会一落千丈。 殿下又可以假传陛下旨意,以抗旨畏死为由,名正言顺的削去他太孙名分。 没了太孙的名分,李承道便没有资格与殿下斗了。” 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的双手,一脸真诚道: “辅机真乃吾之张良! 有辅机相助,何愁天下不入本王手中!” 长孙无忌这个计策,可以说是极其高明。 完全就是阳谋,让人不得不按照他的计划走。 要想从中破局,实在是难如登天。 李世民亲自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茶之后,继续说道:“辅机此计,完全将李承道吃的死死的。 不过荥阳郑氏那边,本王还有没有机会将其拉拢过来?” 面对五姓七望这种世家大族,即便李世民心比天高,也依旧不会与其交恶。 能交好,就尽量交好。 能拉拢,付出再大代价,也是值得。 长孙无忌点点头,“世家之间,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而今李承道被册封为皇太孙,荥阳郑氏自然会不余遗力帮助他夺取皇位。 但倘若殿下你势大到李承道再也没有半点竞争的希望,郑氏也不会一头撞破南墙。 等李承道真正失势的那一天,殿下还是能拉拢荥阳郑氏。”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错。 “当然,最主要的是殿下你并没有杀太子妃。”长孙无忌补充道,“倘若郑观音被杀,等于殿下在打荥阳郑氏的脸,将荥阳郑氏给彻底得罪死了。 为了这个颜面,即便李承道失势,荥阳郑氏依旧不会接受殿下的拉拢。” 李世民抚掌而笑,“原以为辅机让本王不要杀太子和齐王女眷,是心慈手软。 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一层谋划啊。 辅机啊辅机,有你相助,真是本王之幸。” 长孙无忌面带笑容,笑而不语。 “对了辅机。”李世民似乎猛地想起了什么好点子,说道:“若是本王将那郑观音纳入后宫,能否加深与荥阳郑氏的关系。” 长孙无忌闻言,脸色大变,连忙说道: “殿下绝对不可如此! 殿下将齐王妃纳入后宫,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郑观音可不是齐王妃能够比拟。 她除了是荥阳郑氏的嫡出长女之外,更是太子妃。 一旦陛下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但会遭遇天下骂名,更会在郑氏家族那便弄巧成拙。” 闻言,李世民猛然惊醒。 看着一脸严肃认真的长孙无忌,讪讪笑道: “辅机提醒的极对。”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满脸忧色道:“观音婢和承乾、丽质两个孩子,都在李承道手中,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长孙无忌对长孙无垢,李承乾、李丽质三人的忧虑程度,要远在李世民之上。 他就这样一个亲妹妹,还指望着这个妹妹的儿子,将来登上皇位。 如此长孙家族必定昌盛永久。 而李世民则不一样,即便他心中喜欢着长孙无垢。 但对他而言,这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 大不了之后再娶一个。 儿子女儿更简单了,只要他想,一百个都能生出来。 “李承道是个聪明人,对他来说,观音婢母子三人还有着利用的价值,绝对不会轻易杀了。 辅机你放心,只要找到机会,本王定会将她们救出来。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去以父皇的名义拟定圣旨,把李承道调去幽州,让他无法在荥阳发展起来。 至于圣旨内容,就麻烦辅机你来执笔了。” 长孙无忌起身拱手,道:“诺。” 二人谈及李承道手中的人质之时,丝毫没有提到隋朝帝女杨妃。 似乎压根就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作为杨广的女儿,作为前隋的公主。 杨妃虽然出身高贵,但对李世民而言,没有半点可利用的价值。 既然是没有利用价值之人,自然就不会在乎她的生死了。 .. 第二十五章 太子妃郑观音 东宫乃太子居所,平日里大臣名士络绎不绝。 但是现在,偌大的东宫,一片冷清。 李世民发动兵变执掌皇城之后,将东宫血洗一空。 除了太子妃郑观音和她的几个女儿之外,其余人等,无论是世子还是宫女太监,全都被诛。 太子之位,如今悬而未决。 反倒是李承道拿到了太孙这个储君之位。 因而李世民暂时没有入主东宫,而是将这里作为囚禁太子妃的牢笼。 东宫一处凉亭中。 身着宫装,满身贵气的太子妃郑观音依靠栏杆,抱着怀中幼女,双眼无神的看着宫外。 她出身荥阳郑氏。 祖父郑谌,曾是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太守、吴山郡公。 父亲郑继伯,曾是北齐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追赠潭州都督。 丈夫李建成,贵为大唐太子。自身值青春之年,贵盛无比,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 可以说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都尊贵至极。 然而李世民骤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及其诸子。 一夜之间,郑观音遭逢巨变。 夫死子亡,几将灭门。 她从原本高高在上的太子妃,变成了而今的阶下囚。 “娘,二哥会来接我们吗。” 郑观音次女,四岁的李婉顺,抱着娘亲的脖子,奶声奶气的问道。 郑观音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脑袋,柔声道: “会的,承道一定会的。” 李建成身亡,几个儿子通通被杀。 现在李承道成了他没有变成行尸走肉,继续坚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不过即便是她,也没有想到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只是在屋里读书的李承道。 竟然会有那么勇猛之举,不但杀出了玄武门,甚至还屠了天策府,逼迫李世民最终妥协,得意安然离开长安。 “太子妃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将军宠夫   她太投入(骨科gl)   小公子(H)   阴影帝国   御用兵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宣言(肉)   心情小雨(1v1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