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大唐着想。 郑继伯率先开口:“朕郑氏,愿意与皇上合作。” “我们李氏也一样。”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的族长纷纷附和。 他们都是李承道的亲族,身先士卒,清理一片农田,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对李承道来说,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到时候,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们杨氏没有意见。” 杨氏老爷子继续说了下去,而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世家的老爷子站了出来,表示了对李承道的赞同。 这一次,他们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李承道给了他们十年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将自己的家族,成长为一等一的世家! 这怎么能用财富来衡量? 十五位世家的家主,看到韩森等人都得到了同样的对待,顿时都放下了心来。 ……………… 这一次的科考,引起了轩然大波。 七大家族,五大家族,七大家族,就有三大家族,都在这七大家族之中! 李承道以一己之力,震慑世间。 许多贫寒读书人都很兴奋,表面上看起来,李承道为了一场科考,与几个世家大族撕破脸皮,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场科考过后,皇帝的权力将会前所未有的强大,而那些豪门大族的势力将会一落千丈。 最关键的是,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终于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李承道在平定了各大门阀的叛乱后,又连续发布了几条法令,以加强对朝堂的管理。 首先,就是清理土地,清理土地。第二,推行科举制度,为全国读书人提供升迁之道;第三,降低商业税收,改善商业阶层的社会地位;第四,实施《青苗法典》,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条又一条对大唐有利的命令,在李承道整顿朝廷的过程中,以极快的速度执行着。 朝中百人受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大约有四成官员受到了影响,而军方的官员受到的影响更大,毕竟那些权贵子弟对军方的影响更大。 顿时,中低层的将领们,都出现了一些空虚。 ……………… 皇城,皇家书库。 “陛下,你可真会骗我们。” 长孙无忌一脸的苦涩,对李承道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 他们本以为李承道会对科举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但没有想到,这次清理,却是彻底清理了大唐所有的弊端。 李承道闻言微微一笑,说道:“我不是不相信你们,只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危险,如果我告诉你们,你们一定会阻止我的。” 长孙无极,魏征,以及其他人,皆是一脸懵逼。 李承道这一次是在挑衅各大门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如果各大门阀同时造反,那么,整个朝堂都有被推翻的危险! 如此危险的事情,他们自然要阻止一二的。 也只有贾诩一个人,他是唯一一个明白李承道整个阴谋的人,也只有贾诩一个人,对于这样的阴谋诡计,他是非常高兴的,也是非常赞同李承道的。 看到所有人都用责怪的眼神看着自己,贾诩苦笑一声,说道:“既然皇上不让我说,那我就做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吧。” 对贾诩翻了个白眼,方玄龄抚着胡子,道:“王爷这一次清理土地,真是利国利民,一扫而空,从今往后,国库必定会变得更加充实。” “微臣认为,陛下这一条青苗法令,实在是妙到毫巅,让百姓不再受那些豪绅土财主的压迫,大大保障了他们的权益。” 魏征叹了口气。 “青苗”的意思,就是让百姓向政府借贷,借种粮食和粮食,只需要明年还清,这样就能让他们不用向当地权贵借贷,即使遇到饥荒,他们也能过得很好,不至于被逼得倾家荡产。 李承道的各项决策,无不是妙到毫巅,这也是为什么长孙无忌他们会如此佩服的原因。* .. 第1547章:你要上什么折子 “无妨。” 李承道闻言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说道:“马上就要开考了,对不对?” 一年又一年的考试下来,参加朝廷大典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李承道会逐渐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让整个世界都为之臣服。 而不是被各大势力牵制。科举作弊事件之后,李承道勃然大怒,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变革,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杀戮。 因为要进行新一轮的考试,所以耽搁了一些时间,不过现在也差不多了。 这次的会试由杜如晦主持,他点了点头,“皇上,下日会试继续进行,这一次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可以用我的生命保证。” 这一次,杜如晦信心十足,李承道已经斩杀了七大家族近万人,再也没有人敢来找他的麻烦。 “皇上,微臣另有一言。” 杜如晦的话刚说完,一旁的贾诩便站了出来。 “温和,你要上什么折子?但说无妨。” 李承道开门见山说道,心想贾诩既然要上折子,自然不会有什么小事。 贾诩说道:“皇上,这一次整编,虽然清除了那些被世家子弟潜入行军的军官,可是也折损了许多底层军官,许多职位都是空着的。” “微臣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还请陛下尽快解决。” 李承道闻言,也是微微皱眉,他要在明年开春之后,对高句丽发动进攻,现在又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军队里,缺少中层和底层的人才。” 李承道喃喃说道,他的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微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办一场武试了。” “文考之地,武考之地,互相补充,同时也能为军队挑选优秀的将军。” 李承道的“武举”之法,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武举啊,这个办法似乎不错,只是不知殿下准备怎么设置?” 长孙无忌面露疑惑之色,开口询问。 李承道想到当初陛下定下的武试章程,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当下没有丝毫迟疑:“骑射,武艺,力,力,速,兵韬,排兵,是为武试六艺。 “优秀的考生,可以直接进入军队任职,同时也会有状元、状元、状元三个称号。” 武举的考核,他稍微修改了一下,不过总体来说,都在这一类。 长孙无忌闻言,点了点头,对于李承道来说,如果有武试,那就意味着,武者又多了一个进阶的机会。 虽然现在的朝堂上,文武双全,但从古至今,所有的将士都要经历无数的战斗,积累无数的战功,所以想要往上爬,难度远超一般的读书人。 李承道的武试,为的就是让那些低级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往上爬。 “善。”叶伏天点头。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其他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 武举的事情还要好好的安排一下,可是这次的会试却是越来越近了。 不少读书人对此次科举充满了信心,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出好名次。 李承道亲自出马,又出了一份试卷,这个消息一出,便让那些原本已经有了机会,但又失去了机会的读书人,纷纷涌了过来,报名的人更是多了起来。 近三万人,从这一点上便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次的殿试,是何等的火热。 李承道以铁血之势横扫七大家,足见他对于重新治理科场的自信,所以这些读书人对李承道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届的科举考试,比起以往要热闹许多,也要热闹许多。 ……………… 龙门,殿堂之前。 所有的考核者都要穿过一扇大红门才能进去,而这个大红门,又被称为龙门。 金鳞不是池中之鱼,想要一次龙门,就能化龙,这是何等的困难。 通过龙门,通过考核,登上榜首,那才是真正的蛟龙出世的时候! 科举院内,十数个黑衣侍卫正在负责搜寻,黑衣侍卫冰冷的眼神让不少学子心中忐忑,却又放心不少。 “有影卫监督,这一次的考核倒是很公平。” 王学林叹了口气。 乐徐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我对皇上有信心,这一次,我一定要立下赫赫战功!” “呵呵!别以为我会手下留情!” 王学林哈哈一笑,两人互相鼓励了几句,就向着龙门的方向走去。 时间一到,考核就正式开始了。 这些侍卫将一包包的卷轴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便守在了考场的四周。 这些黑衣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拿来当个监考官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住。 乐徐接过卷子,第一件事就是翻开第二张卷子,和他一样动作的,还有不少人。 由于第二道考题是皇帝定下的,所以大部分读书人都想第一个看到第二道考题。 只是,等他们把这些题都读了一遍,顿时就傻眼了。 “这是你给我出的题目?” 乐徐咽了口吐沫,他现在都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选B级试卷了,他觉得B级试卷的第一道题目,实在是太难了。 文试中,考生们都是冲着皇帝出的题目来的,才选了第二道题目,然而,当他们看到第一道题目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哪怕是对刑法有一定了解的人,也被震得七荤八素。 第一道就这么难,第二道会难到什么程度?* .. 第1548章:奋笔疾书 于是,有一小批考生默默地将第二份试卷收了起来,然后拿出第一份试卷,开始做下一份试卷。 不过,还是有几个考生坚持了下来。 王学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王学林的智商还是很高的,虽然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奇怪的问题,但他还是想了想,猜出了那个和尚是个小偷,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和结论都记在了一张白纸上。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自己又不是来考核的,怎么可能回答这些问题? 但是王学林却依旧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后面的几道题上,他本来就是个爱玩爱闹的人,对于这几道题,自然也是十分的好奇。 他盯着题看了片刻,然后奋笔疾书。 接下来的三天,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日子。 A和B都有答案,大多数考生都很喜欢李承道的B和C,但B和C和C的难度都很高,他们也只能选A和C。 不过,也有一些人,自认为聪明,性格倔强,在完成了第一份试卷后,并没有立刻就去交试卷,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第二份试卷,希望能够得到下一份试卷。 这种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三天后,很多学子都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眼神呆滞地交试卷,口中还在嘟囔着什么“九两十三两”、“杀人犯是谁”。 乐徐跟王学林也纷纷离开了龙门。 两人一见面,就看到了对方的黑眼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我就说嘛,以你的性格,一定会想要一决高下,那你呢?” 王学林强忍着笑意,开口问道。 乐徐摊了摊手,“什么都干过,你又不是没干过。” “很好,那我们就比划比划。” 王学林嘿嘿一笑,和乐徐一起来到了一家茶馆,想要看看有没有自己的答案。 不只是他们,就连其他几个考生,也都围成一圈,议论纷纷。 第一张试卷没有任何值得商榷的地方,都是老一套的题目,但第二张试卷的题目,实在是太难了,很多考生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很聪明,但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张试卷的答案,最后,他们不得不改变主意,改变了自己的答案。 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很难通过,但他们还是选择了第一张试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第二张试卷的讨论。 偏偏掌握着考题的礼部,在考题结果未出之前,死活不肯公布考题,只说这是皇帝的意思,所以到了后来,即便是长安的文武百官,也对这张考题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还有一些文武百官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 在这段时间里,还出现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譬如,当他在第二份试卷上,看完了(和尚)的题目时,他就惊讶地说道:“这位知县,果然是个人才,足以取代我的位置!” 当他看到一道数学上的交易题目时,也是一脸懵逼,自嘲地说自己是个傻子,身为户部尚书,竟然没有想到如何将利润最大化,甚至不知道如何回答一个普通商人都知道的问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对于这一点,长安的民众们都很感兴趣,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 当然,就算是那些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与朝中大臣都无法解答的乙题,普通民众更是无法理解,只是不能阻止他们想要看热闹。 我们普通百姓回答不出来,难道你就不能回答出来? 这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出的问题,不知道让多少文臣士子摸不着头脑! 不过,对于长安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而对于其他考生来说,却并不是这样。 原本,他们还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所以才没有得到解答,可现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就意味着,这一次的乙卷,实在是太难了! 这么说来,自己等人都要被淘汰了? 于是,原本在乙卷上做过的考生,集体上访了礼部,让掌管六部的大学士魏征有些不知所措,只好请了杜如晦出来做个交代。 以往的科举考试,成绩一般都是及格和不及格,所以考官们的主观因素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比如一位读书人的作文,若是这位读书人的笔迹和措辞让阅书人不满意,阅书人便会从中找出破绽,给这位读书人一个差评。 所以有些聪明的考生,才会想出这种方法,歌颂国家,歌颂皇帝,歌颂朝廷,总之就是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停地吹捧皇帝。 面对这样的题目,批评者也不能随便扣分,毕竟他歌颂的是国家与皇帝,一看就是一位孝顺的臣子,他要是打得这么差,以后还怎么在考场上考试? 但如此一来,考生们写出来的论文,十之八九都是些没用的马屁文,长久下去,对国家的选拔也是不利的。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学子都喜欢阿谀奉承,这些学子中,有不少都是寒门出身,价值更高。 不过,这也是因为批阅试卷的主观原因。* .. 第1549章:我怎么没听说过 但李承道的第二张试卷,已经有了明确的打分规则,虽然不能说完全杜绝了阅卷人的主观臆断,但也将这种影响降到了极低的程度,算是比较公正的一种做法,所以打分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甲组一份名单,乙组一份名单,分数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在杜如晦作为礼部的代言人,对此事进行了官方说明之后,这些反对的学生才满意地返回了自己的居所。 他们生怕第一份试卷的分数会对第二份试卷的分数造成什么影响,因为第一份试卷很容易,第二份试卷很难,如果两份试卷同时评分,那么第一份试卷的学生将会被第二份试卷的学生远远的甩在身后,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 现在有了礼部的通告,他们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安静地等待着结果的宣布。 没有人知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结果,早就送到了皇帝陛下的书房里,让李承道看了一遍。 皇城,皇家书库。 “这……”陈小北神色稍稍一怔。 李承道看到这一幕,整个人都呆住了。看到这两个排行榜,李承都是一脸懵逼。 “王学林,甲榜乐许,二榜乐许,二榜乐许?” 李承道有些奇怪的问道。 此言一出,其余几位大臣也是大感意外,纷纷围了上来。 贾诩看着那两张名单上排名靠前的人,不禁微微一笑,说道:“王学林果然是个人才,还望皇上赐他进入门下省一职。” “那个叫乐许的小子不错,看来这次科举,还真是出了两个天才。” 长孙无忌也是一脸笑容,从一开始,他就很喜欢乐徐这个考生。 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这两人在甲乙榜上,都是排名前两位的存在,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就连李承道都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清楚乙榜的考题有多难,王学林考了61分,乐徐考了59分,的确是难得一见,可以说是聪明绝顶。 而第二个排名在第二位的,只有四十二分。 最让李承道高兴的是,这一次的排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九成以上的考生都是出身贫寒,而现在,这一次的排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九成以上的考生都是出身贫寒,而现在,这一次的排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九成以上的考生,变成了七成以上的考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将军宠夫
她太投入(骨科gl)
小公子(H)
阴影帝国
御用兵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宣言(肉)
心情小雨(1v1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