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揽军权朝纲,也根本不足以与君王相提并论。 纵使是李承道对皇位没多大感觉,但此刻站在天坛上,看着万民跪拜,心中亦难免澎湃不已。 因为他的祖父李渊,将偌大的国家交给了他,自此之后,将由他来守护这个国家,守护国内的子民! 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道政令,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以及整个国家的臣民。 李承道回头看了一眼李渊,而李渊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呼……” 长长吐了口气,李承道目视着天坛底下的臣民,沉声说道:“诸卿——平身!” 武德十一年七月六日,唐皇李渊退位,太孙李承道于长安登基称帝,年号“昭武”。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臣贺礼,投降国书 默认卷第一百六十三章 李承道的登基大典,李靖冉闵还有罗艺阿利丹他们最终还是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 但仅仅是在登基大典过去一日之后,他们便先后返回了长安城,回皇宫朝李承道复命。 他们仿佛是在较劲一般,双方都将班师回朝的大军远远丢在了后面,轻装简骑返回长安城。 皇宫,太极殿。 李靖和罗艺同时抵达了大殿外,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同时停下了脚步。 “罗将军先请吧。” 李靖笑呵呵地说道,让了让路。 但罗艺并没有就这么先进去,而是哈哈一笑后说道:“还是李帅先请吧,我准备了一样礼物献给陛下作为登基贺礼,好礼物一般都是压轴的。” 听到罗艺的话,李靖眉毛一挑,皮笑肉不笑道:“是吗,某也给殿下准备了贺礼呢,呵呵……” 两人就这么互相看着尬笑,片刻后忽然齐齐收起了笑容,然后同时抬脚步入了大殿。 跟在他们两人身后的冉闵与阿利丹互相看了一眼,这两位战场厮杀一流的猛将有些搞不懂彼此的上司为什么突然针锋相对起来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靖和罗艺皆是奉李承道的命令出兵征讨来犯之敌,而谁最先完成并且第一个回来恭贺李承道,这在他们看来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就连一向性情平和的李靖都忍不住争了起来。 李承道新君即位,他们谁都想向陛下献上即位后第一份大礼! “罗将军和药师回来了?” 李承道正在太极殿后殿里与贾诩等人处理政务,听到太监的禀报后不由得面露惊喜之色。 罗艺和李靖返回长安城,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交给他们的任务,将侵犯大唐领土的吐蕃和高句丽给赶了出去! 由于李靖和罗艺都想给李承道一个惊喜,因此他们并没有提前把战报以及返回长安城的消息传回来。 “快让他们进来!” 李承道毫不犹豫地传唤道。 太监应声而下,没过多久便将罗艺和李靖四人给带到了后殿。 见到一身帝王衮冕、气度威严不凡的李承道之后,罗艺和李靖皆是面色一动,不敢造次,大礼参拜道:“罗艺(李靖),参见陛下!” “冉闵(阿利丹),参见陛下!” 四人齐齐行礼道,口中高呼陛下。 李承道哈哈大笑一声,亲自从龙案后走出,将他们四人给一一扶了起来,笑道:“四位将军班师回朝也不通知朕一声,朕都没来得及准备接风宴。” “此番战况如何?可顺利将吐蕃还有高句丽的来犯之敌给赶出大唐的疆土?” 罗艺闻言率先开口道:“回陛下,末将不负所望,斩敌五万,一直追杀至高句丽的边境,令高句丽皇帝道歉方才退兵。” “若非战线不好拉太长且兵力不足,否则末将定能一路打到高句丽的王都下!” “这是此番入侵边境的高句丽大将头颅,特被末将斩下,作陛下登基贺礼!” 罗艺说着,将一个布袋子放在了地上,颇为自得地对李承道说道,同时瞥了李靖一眼。 大破十万高句丽大军,令高句丽皇帝亲自出面道歉,这称得上是大捷! “好好好!罗将军此番大破敌军,这份礼物朕很满意!” 李承道笑着说道,显然对罗艺的战果很满意。 罗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然后瞥了李靖一眼,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 而面对罗艺的“挑衅”,李靖微微一笑,拱了拱手不急不慌地说道:“罗将军果真是英勇,臣就不如他了,只是将吐蕃二十万大军斩杀了十七万,然后一路打到了吐蕃境内,逼迫囊日论赞讨饶而已,没什么可称道的。” “这是囊日论赞写给陛下讨饶的国书,是臣献给陛下的贺礼。” 李靖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书信,然后双手呈给了李承道。 罗艺的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 就连李承道、贾诩也是大吃一惊,斩杀了十七万敌军,一路打到了吐蕃境内逼迫囊日论赞不得不讨饶?! 这是何等耀眼的战绩! 即便罗艺再怎么不愿意承认,李靖这份“大礼”比他的要贵重的多! 他只是将来犯之敌斩杀一半有余,而李靖几乎是把吐蕃大军给全歼了! 二十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三万,这简直可怕! 他并不知道李靖有冉闵和乞活军的帮助,否则定然会大呼不公平。 冉闵的乞活军战斗力太强了,这十七万敌军起码有一半是乞活军斩杀的。 要知道乞活军只有三万众,而杀敌量却是李靖麾下所有大军的总和! 太恐怖! 罗艺的战绩虽然也算超凡,但和李靖这战绩比起来根本就比不过的。 “好好好!药师这份礼物朕也收下了。” 李承道接过了囊日论赞给他的国书,看了一眼后便丢到了一旁,根本不已为意。 道歉和求饶?有用的话那还要军队做什么。 李承道根本不打算放过高句丽以及吐蕃任何一方!从他们进攻大唐疆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灭亡的结局! 真以为他在登基之日说的那句“踏平一切来犯之敌”只是说说而已么? 君无戏言! 见到李承道的举动,罗艺和李靖两人互视了一眼,很有默契地都明白了李承道的想法,心下有些凛然。 两个月不见,李承道的气场越发强大了,令他们都忍不住想要俯首。 “陛下挥兵攻打吐蕃和高句丽之日,臣愿做马前卒!” 李靖当即正色道。 罗艺亦是如此,沉声道:“愿听陛下令!”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吐蕃和亲 罗艺和李靖两人,一个将高句丽打得不得不皇帝出面道歉,一个把吐蕃打得写国书讨饶,两人的功绩都堪称卓著。 若非他们都想赶着回来参加李承道的登基大典,恐怕还会接着跟高句丽、吐蕃两国继续耗下去,让他们对大唐俯首称臣。 但虽说提前班师回朝了,但是他们都清楚,无论是高句丽还是吐蕃,都已经在李承道的心里入了黑名单了。 李承道目前新君即位不好开杀伐,等到过一段时间,这两国必将覆灭。 而大唐皇帝登基的消息,也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高句丽、吐蕃、龟兹、西突厥以及扶桑等国。 …… 吐蕃,王宫大殿。 囊日论赞看着手里探子们从长安那边发回来的捷报,不禁面露忧愁之色,显得忧心忡忡。 “赞普,又出什么事了?” 吐蕃大相见到囊日论赞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 “唉……” 囊日论赞抬起头看了大相一眼,叹息道:“长安那边传来消息,大唐皇帝李渊退位了,太孙李承道已经登基称帝。” 听到囊日论赞的话,吐蕃大相面露不解之色,问道:“皇位更迭这不是很正常么,赞普为何叹气?” 在他看来大唐不过是换了一任君主而已,没什么可担忧的吧。 然而囊日论赞却摇头说道:“这位新帝可不如那李渊一般优柔寡断,本赞命人查过他的生平,他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击败了大唐的秦王然后登基称帝,手握重权。” “而且相传这位帝王虽然才束发之念,但杀伐果决异常,曾下令一口气屠了十余万突厥人。” “最主要的是他极为敌视入侵大唐的敌人,此番我们出兵侵犯大唐,还杀了那么多唐军士卒以及百姓,本赞担心他会出兵攻打我吐蕃啊。” “这次击败我们的那支军队,只是那位帝王手中大军三分之一的军队而已……” 囊日论赞说完后,殿内所有大臣们全都震惊了。 这次他们入侵大唐可谓是被打得极惨,二十万大军只逃回来三万不说,而且对方还打入了他们境内。 若非囊日论赞迫于压力主动投降,并且给出大量赔偿,恐怕对方还会继续打下去! 那一支凶残的军队,令所有人都感到胆寒。 而这样强大的军队,还只是那位皇帝手下三分之一的兵力?简直不可思议! 可想而知若是那位新帝对他们怀恨在心,再次发兵攻打,那他们根本抵挡不住! “我们不是做出赔偿了么?而且赞普您还亲自发国书乞饶,那位帝王不会如此相逼吧?若是真的和我们吐蕃全面开战,对他大唐也没有好处才是。” 吐蕃大相有些惊疑不定地问道。 囊日论赞摇头道:“我不知道,但是我总觉得那位皇帝不会如此善罢甘休……唉,早知如此就不该发兵攻唐。” 囊日论赞懊悔无比地说道。 这次趁机攻打大唐真是一个万分错误的决定,若是能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那哪怕益州城朝他敞开大门,他都不会让人踏入半步。 吐蕃大相闻言稍作思考,然后说道:“赞普,臣认为我们应该主动派使者前去长安恭贺大唐皇帝登基。” “派人过去祝贺又如何,难道你觉得大唐皇帝会因为这个就放过我们?” 囊日论赞神色古怪地说道。 吐蕃大相微微一笑,说道:“呼延娜娜公主如今刚好适龄,而且生得国色天香,臣听闻如今大唐新帝尚未婚娶,赞普不若将娜娜公主献于唐帝,以求和亲?” “就算献出娜娜公主后唐帝仍然不愿意放过我们,但是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对我们动手,我们可以趁这段时间大肆扩兵,等军力提上去了,那唐帝再想发兵攻打就得掂量一下了。” “届时我们再放低姿态以求修好,那唐帝多半不会再追究我们入侵一事。” 吐蕃大相不愧是囊日论赞的智囊,给出的这个计策极好,好到囊日论赞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但只有一点让囊日论赞有些犹豫。 “娜娜是本赞普最疼爱的女儿,就不能换一位公主吗?” 囊日论赞颇为不舍地说道。 吐蕃大相闻言皱了皱眉头,板起脸道:“娜娜公主国色天香,为我吐蕃第一美人,而且身为王室嫡系,只有这等身份和才貌才能配得上那位唐帝,甚至有可能去争一争皇后之位,让我吐蕃绑上大唐这个强大的国家!” “若是换了其他公主,再让唐帝得知娜娜公主的存在,恐怕他就会觉得我吐蕃轻视于他,届时唐帝之怒谁能承受?” “为了吐蕃未来考虑,还请赞普令娜娜公主前往大唐和亲!” 吐蕃大相说着,直接朝囊日论赞大拜而下,以首叩地,语气十分严肃。 而在他拜倒之后,大殿里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跪拜,齐声道:“请赞普为了吐蕃,令娜娜公主与大唐和亲!” “这……” 囊日论赞看着眼前拜倒一片的众臣,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他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选择了,不然恐怕这些代表着吐蕃内部各方贵族大姓势力的大臣们会联合架空他。 因此哪怕心中再不舍,也只能说道:“本赞普明白了,三日之后便会令呼延娜娜与使者一起前往大唐。”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大喜,高呼道:“赞普圣明!天佑吐蕃!”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万国来朝! 大唐新帝登基的消息传到各国君主的耳里后,各国君主的反应都各不相同。 龟兹、扶桑、吐蕃等国马上就选择了派人前去庆贺,放低姿态,而西突厥在犹豫过后,也决定派人前去长安觐见。 若是其他人登基成为大唐新帝,西突厥恐怕根本不会理睬,但是如今登基称帝的是李承道! 东突厥比西突厥要强大,但是仍然不免被覆灭的下场,李承道下令焚地撒盐所留下的那一片焦土,至今仍然寸草不生! 如此冷酷狠辣,令每一名突厥人都为之胆寒,在如今的突厥人心里,李承道就是恶魔的代名词! 因此他们怎敢不派人前去? 各国纷纷有所行动,但是只有一国例外。 …… 高句丽,首都壤平城。 李承道登基称帝的消息,也传入了高句丽皇帝的耳里,但是就派不派人前去恭贺一事,高句丽君臣之间却产生了分歧。 “哼!这唐国杀了我五万士兵,还逼得朕不得不道歉乞饶!受了此等奇耻大辱,你还让朕派人去恭贺唐帝登基?!” 高建武冷哼一声说道,满脸厌恶地将手里的奏折给丢到了地上。 高句丽并没有自身的文化,他们的文化都是朝中原学习而来的,因此各种制度都是模仿中原,按照隋朝的制度而来,就连高建武身上的龙袍也是黑色的,足见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之深。 只不过虽说习于中原,但高句丽跟中原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和睦,或者说是极为敌视也不为过。 因此高建武在听到大臣的谏言之后,毫不犹豫地便拒绝了。 听到高建武的话,首相大臣连忙拱手道:“陛下,不可不去啊!我们此番发兵入侵大唐疆土,已经引来了大唐的敌视,上次对方事发仓促,所以没有追击过来,但这并不代表大唐没有击败我们的实力啊!” “此番我们应该派出使团前往长安,一方面恭贺唐帝登基,一方面化解……” “荒谬!” 首相大臣的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被高建武所打断了。 高建武满脸怒容,指着这名大臣的鼻子骂道:“隋朝曾三次攻我高丽,都败军而归,大唐就想征服我高丽?你休在这里胡言乱语!” “我高丽何止十万之兵,前有突厥作为屏障,可守天险,后有王阳隔绝,飞鸟难渡,唐国若是敢主动发兵,也一样是失败的下场!” “陛下!” 这名首相大臣满脸痛心之色,连东突厥都被那位新帝灭了,那新帝岂是善类? 一时示弱,难道不比主动招至进攻要好吗? 不过这位首相大臣心里明白,自家皇帝还羞愤于那一日被罗艺率军逼得出面道歉,连朝中大将都被斩首,大失颜面,所以他现在劝什么都是没用的。 “希望其他国家也不会派人前去恭贺吧……” 这名首相大臣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 …… 登基的消息,是李承道刻意让人传到域外各国的,他此番就是想看看各个国家的反应,奠定大唐的霸主地位! 而就在消息传出后的一个月内,各国派出的使者便陆续抵达了长安。 太极殿。 “殿下,各国使臣已经于几日之前全部抵达长安,您为何不接受他们的觐见?” 长孙无忌从李承道的桌案面前搬过一堆处理完的奏折,然后有些不解地问道。 “朕贵为唐皇,他们不过是域外异族,岂能想见就见朕?” 李承道淡淡回答道,然后抬起头看向了长孙无忌,“不过朕晾他们几日也差不多了,辅机你去通知他们,令他们明日来太极殿,于朝堂上觐见!” 听到李承道的话,一旁的贾诩面露一丝惊色,然后便恍然大悟。 李承道这一月以来并未主持过任何一次早朝,他本来还疑惑,但是现在也就明白了。 “万国来朝,陛下这登基后的一次早朝,必将载入史册。” 贾诩拱手对李承道说道。 新君登基后第一次早朝便令各国来朝,这简直是旷古绝今! 他现在已经可以想象的到朝中百官震撼的表情了。 实际上李承道的打算就是要震慑朝中百官,展现帝王威仪,竖立君威,第一次朝会是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的。 听到贾诩道出了自己的计划,李承道笑了笑,不可置否。 他已经很期待明日的早朝了。 …… 登基之后过了将近一个月,李承道终于要召开第一次朝会,这令许多大臣们都感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意味。 不少人都意识到,这次的朝会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翌日清晨,文武百官全部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前往皇宫。 皇宫大殿外,百官沿着龙道分为文臣武将两列朝着太极殿有序地行去。 文臣这边以贾诩、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为首,而武将那边则是以岳飞、李靖、罗艺等人领头。 无论文臣武将,腰间皆悬挂玉佩,玉佩相击的清脆声音听起来十分悦耳。 这便是腰玉,古人有言男儿当佩刀腰玉,意思就是能做到腰玉上朝,方才是光宗耀祖。 百官依次进入大殿。 在太极殿内,李承道身穿帝王衮冕,头戴通天冠,高做在九层台阶的龙椅之上俯视着台下众人,威仪气度非凡。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入太极殿后,文武百官纷纷拜倒,口中唱礼。 “诸卿平身。” 李承道神色
相关推荐:
沦陷的蓝调[SP 1V1]
她太投入(骨科gl)
赘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