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身后事,莫不是盼着朕死不成?!” 李承道这话让众臣大惊,纷纷跪地叩首谢罪。 李承道冷哼一声,起身拂袖离去。 .. 第三百三十九章 狄仁杰!冤字血书! 李承道在立太子一事上的强硬态度,让群臣都不敢再因为此事而继续上谏。 至于李承道对于太子的人选到底意中于谁,也只有李承道自己才明白,而下面的人只能暗暗揣测这位君主的心思。 不过到底立谁为太子,这些是需要朝中那些中枢重臣们在意的事情。 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这些与他们都无太大干系。 自李承道登基之后,大唐逐渐富强,百姓们安居乐业。 而这样也就导致了大唐国内的犯罪率直线下降。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都城里,几乎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犯罪的根本无非是利益引发的仇恨和矛盾。 如今大唐福利制度完善,百姓们大都生活富足,即便不富有也不至于多么贫困。 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风险去犯罪。 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官府乃至于刑部都没什么事情干了。 因为没有多少案件可以处理,刑部官员们大都在修修律法,马上都快和翰林院的那帮清贵们差不多了。 因此不少人都笑称刑部郎官是“半个翰林郎”。 刑部衙门内。 一名叫做周同的郎官望着堆积如山的、需要修缮整理的各种律法,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笔丢在了桌子上。 “在这样继续修律下去,我马上快要疯了!” “咱们刑部可是务实的部门,现在这种状态和翰林院那群修史的翰林官们有什么不同?” 周同抱怨道。 听到他的话后,一名年轻郎官停下笔,抬头笑道:“还是有所不同的,翰林郎可比咱们清贵多了,人家未来是要出阁拜相的。” 听闻此言,堂内重郎官们纷纷大笑了起来。 周同翻了个白眼,然后对年轻郎官疑惑问道:“怀英你原来不也是可以入翰林的么,你科考可是双榜前五,怎么想着来咱们刑部了?” 被他称之为怀英的这名年轻郎官,乃是当朝夔州长史之子。 同时也是去年科举的双榜前五甲的大才,狄仁杰! 不论是出身还是成绩,狄仁杰入国子监深造、或是入翰林院作为预备官员熬资历都是绝对可以的。 然而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选择进入了六部中最不起眼的刑部,从一名七品郎官开始做起,现在已经做到了郎中的位置。 听到周同的话,狄仁杰用毛笔沾了沾墨水,淡淡笑道: “个人志向罢了,朝中肱骨之臣众多,不缺我狄仁杰一个。 比起做清贵翰林和国子监生,我还是比较喜欢务实一些。” 此言一出,众郎官顿时对狄仁杰心生敬意,这种淡泊的志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好了,修律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马虎不得,继续修吧。” 狄仁杰笑着说道,然后继续低头修正律册。 其余众郎官见到后纷纷收敛心思,然后开始继续修律。 过了没多久之后,在刑部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阵骚动,似乎有人在外哭喊。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狄仁杰叫住一名跑进来的侍卫,皱眉问道。 这名侍卫面带惊慌之色,说道:“大人,外面、外面有人在举血书叫冤!” “什么?!” 不光是狄仁杰,堂内众郎官闻言都是大惊失色。 举血书叫冤! 这简直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而且还是在刑部衙门的门口! 这若是传出去了,影响简直非一般的巨大! “快去通知赵侍郎!”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吩咐道,然后直接起身朝着堂外冲了出去。 而其他郎官们也纷纷跟着狄仁杰一起冲了出去。 ......... 刑部衙门之外。 一名浑身上下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老人跪在衙门前,手中高高举着一面白色的白布。 而在这块白布上,则是用鲜血写着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冤!!! 周围已经围了很多的百姓和民众,在此议论纷纷。 而负责维护秩序的刑部的侍卫们急的满头是汗,不停地对那老人劝道:“老丈您先起来,若是真有什么冤屈,刑部的大人们会为您做主的。” 一名七旬老人带着冤字血书跪在这里,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稍有处理不好,就是波及朝廷颜面的大事。 所以他也只敢好言相劝。 然而不论侍卫们怎么劝,这名老人都只是神情麻木地跪着,双目无神,一言不发。 只是坚定地举着那面冤字血书。 就在这侍卫焦急之际,狄仁杰也带着其他郎官从衙门内出来了。 一走出来,狄仁杰便看见了那跪在地上的老人,以及那触目惊心的血书。 狄仁杰的神色微变,上前正色道:“这位老丈,本官是刑部郎中狄仁杰。 您先起来,有何冤屈随本官去衙门中诉说,我刑部必定为您做主。” 听到狄仁杰的话后,老人目光微微一亮,但随即又暗了下去,摇了摇头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不,在见到刑部尚书大人之前,老朽是不会起来的。” “老朽的冤屈,你无法做主。” 听闻此言,狄仁杰不禁大感头疼,刑部尚书乃是当朝二品大员,岂是说见就能见的? 但是他还是耐着性子道:“老丈有何冤屈,不妨先说出来。” 老人这才抬起头来,然后两眼涌出浊泪,用沙哑而凄厉的声音哭喊道:“我为平安村上下一百三十七口人喊冤!” “状告宋王、荆王、赵王之子!” .. 第三百四十章 状告三位亲王!狄仁杰的坚持! 老人的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状告荆王、宋王、赵王?! 那可是真真正正的皇亲国戚! 他们都是在数个月之前宾天的大唐开国皇帝、无上皇李渊的子嗣! 李渊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宁、李元霸以及李元吉是正室所出的,算是嫡系血脉。 而其他十几个子嗣则全部是庶出的,没有嫡系的天然继承权。 这些子嗣在这些年中或夭折病死,遗留下来的大约只有八九位左右,不过这些子嗣每一位都被封王了。 其中,荆王李元则是第十二子,宋王李元嘉是第十一子,赵王李元景是第六子。 他们每一位都是当今圣上的族叔辈的长辈,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 而这个老人居然要状告这三位亲王的儿子!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狄仁杰便知道这件事大了,注定无法善了。 只是他心中万分疑惑,为何这个老人会无端上冤字血书上告三位亲王子嗣?越级上告皇亲国戚可是诛三族的大罪! 定了定神之后,狄仁杰上前一步沉声问道:“老丈,您确定没有告错,擅告皇族可是大罪。” “没有告错,我告的便是他们!” 老人脸上满是浊泪,悲痛万分地说道。 “我平安村乃是洛阳城外落龙山脚下一小村庄,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忽然在山中发现一座大金矿,就在我等准备上报官府之际,不知从何处走漏了风声,被这三王之子得知!” “然后就在就在不久后的一个雨夜,他们带兵屠了我们整个村子,为的就是霸占这座金矿!” 老人面色悲惨,满是痛苦之色。 “我平安村上下一百三十七户人,总共两百八十二条人命,除了老朽以外全被屠戮殆尽……两百八十二条人命啊!老朽别无他法,唯有拖着残躯来京城上告!” “求朝廷还我平安村冤魂一个公道!” 老人说完,朝着狄仁杰重重叩首,再抬起头来时额头上已经是一片血肉模糊。 听完老人这番话后,周围围观的百姓们顿时全都炸了。 “丧尽天良!简直是丧尽天良!他们怎么敢如此!” “我大唐以法治国,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 “严惩恶贼!还冤死村民一个公道!” “我等求朝廷为百姓做主!” “求朝廷做主!” …… 众多百姓们群情激奋,一个个纷纷在刑部衙门门口跪拜了下去。 民愤被彻底勾起来了! 狄仁杰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见到这样的一幕,只觉得一阵难以言喻的愤怒直冲脑门。 大唐乃天下最强盛之国,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居然发生了这么骇人听闻的事件! 皇亲国戚为了金矿带兵屠村,这等行径令人发指! 狄仁杰脸色铁青无比,他不顾身边同袍的阻拦,主动站了出来,朝着衙门前密密麻麻跪拜一片的百姓正色道: “各位百姓,我乃刑部郎中狄仁杰,此事我刑部现在受理,必定彻查此事,还平安村百姓们一个公道!” 听到狄仁杰的话,周同顿时神色大变,低声道:“怀英慎言!此事关系到三位亲王,我刑部无权过理此事,皇亲国戚的一些罪责当转交宗府!” 然而狄仁杰却狠狠甩开了周同的手,脸上带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之色。 “我等身为刑部官员,当为国正法,为百姓鸣冤!岂能因为犯罪者是皇亲而退缩!” “不论对方的身份是何人,只要违背了大唐律法,我刑部便要彻查下去,治他们的罪!” 狄仁杰言语若金石交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凛然正气。 他紧接着面向了众百姓,沉声道:“我狄仁杰在此向各位保证,朝廷绝对会还冤死百姓一个公道!” “若违此言,我狄仁杰自愿以命相抵!” “若各位相信我,那暂时散去吧,聚众围堵官衙乃是违法越礼之举。” 狄仁杰朝着众百姓深深一礼,长揖到地。 众百姓听到狄仁杰的这一番话后,心中也有着莫大感触。 有明事理者说道:“如今武德圣帝当朝,朝中也尽是清官谏臣。 这位大人此言没错,我相信朝廷定然会给我们一个公道的,大家还是不要再为难这位大人了,先散了吧。” “没错,先散了吧。” 有人跟着附和道。 众百姓闻言纷纷散去,不过在离开之前,他们都自发去给了那位老人许多银钱,感动得那位老人感激涕零。 等众人都差不多散去后,狄仁杰才上前亲手将这位老人扶起,说道:“老丈还请先入衙门内处理下伤势,然后再将案情与我详细说来,朝廷定会还你一个公道的。” 老人满眼热泪,颤声说道:“多谢这位大人了。” 然后他在几位郎官的搀扶下,慢慢走入了刑部的衙门。 老人进去后,周同才狠狠一跺脚,叹气道:“怀英,你糊涂啊!” “若处理不好此事,那这朝廷、这刑部才是真糊涂!” 狄仁杰摇了摇头,转身走入了刑部衙门。 他准备将此次案件整理成卷宗,直接上呈给监察院进行处理,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好全部罪证! 他不相信,这郎朗大唐,居然无法制裁几个朝廷的蛀虫! 周同见狄仁杰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只能叹息一声,然后也跟着走入了刑部衙门。 他可以预感到,这次事情真的麻烦了,不知道多少人会被牵扯到旋涡之中。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惊恐的三亲王,李渊灵前哭灵! 老人在刑部衙门前举冤字血书一事,很快便在长安城内传开了。 大唐治世已久,从未有过如此恶劣的事件,三位亲王之子为了图谋一座金矿,居然合谋屠了一个村庄! 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此事闹的沸沸扬扬,哪怕是想压都压不住的。 由于影响实在是过于恶劣且过大,这件事甚至很快传到了李承道的耳中。 ...... 御书房。 李承道看着贾诩呈上来的折子,脸色难看异常。 “荆王、宋王、赵王.......他们好大的胆子!!” 李承道狠狠将折子摔在地上,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满溢出来了。 他们三人的儿子合谋调私兵去屠了一个山村整整一百三十七户人,仅仅是为了霸占一座金矿! 而在李承道眼中,哪怕十座、一百座金矿,也比不上这一百多户百姓! “现在那老人何在?” 李承道沉声问道,将目光投向了贾诩。 贾诩拱手回答道:“回禀陛下,昨日这老人在刑部衙门前血书喊冤,是刑部郎中狄仁杰出面妥善处理了此事,方才保全了我朝廷颜面。” “如今此案卷宗已交由我仲裁院审理调查,幸存者已经保护起来了。” 听到贾诩的话之后,李承道的面色稍稍好看了些许。 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贾诩刚刚所提到的那个名字。 狄仁杰! 对于这位历史上的知名宰相和臣子,李承道怎么会陌生。 他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再次听到狄仁杰的名字。 不过不管怎么说,狄仁杰这次的处理方式十分有效,若是强行镇压或者驱散百姓的话,恐怕会让朝廷的威信尽失。 那样的话损失就不可估量了。 民心最难得,也最易失。 而一想到此事的起因,李承道心中就一阵窝火,冷冷道:“马上传荆王李元则、宋王李元嘉,和赵王李元景入宫!” “两日之内他们若是不能入宫来见朕,那么他们永远都不要来了!” 李承道丢下这句话,便拂袖而去。 虽然这件事是他们三人的儿子做的,但是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而且他不相信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三人丝毫不知情! 很明显是故意隐瞒了下来! 若不是那个老人幸存下来了并且来到长安血书上告,恐怕这件事将会成为一件永远的冤案了。 “是,陛下!” 贾诩拱手应下。 ...... 而此时,在洛阳赵王府之中,李元景、李元嘉和李元则三人全部都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三个的脸色十分难看,而在他们面前则是跪着三个鼻青脸肿的年轻人。 这三个年轻人,便是他们的儿子。 “你这个孽子!我打死你!l” 李元则气急败坏地一脚踹在了自己儿子身上,脸上满是怒火。 “我早就说了,区区一座金矿,用什么办法拿不到,你非要屠了村子? 屠了也就罢了,事情还做的不干净,让人上告到刑部衙门去了!现在整个长安都闹的沸沸扬扬,你说该怎么办!” 李元则的语气里满是怒火。 让人吃惊的是他气愤的不是自己儿子的恶劣行径,更多的居然是因为斩草不除根。 这般心狠手辣,令人胆寒。 “还有你这个孽子也是!” 李元嘉亦恼火地狠狠给了自己儿子一巴掌。 而就在两人准备继续殴打之际,李元景沉声道:“够了!现在打还有用吗?先想想怎么应付过去吧!” “如今宫里头那位的圣旨已经下来了,让咱们两日内滚到他面前去!” 听闻此言,李元嘉和李元则顿时都泄了气,而他们的儿子更是吓得脸色苍白。 “爹我错了!不要让皇上杀我,我不想死啊!” 李元景之子抱着他爹的大腿哭喊道。 他们对李承道的畏惧是发自内心的,谁都知道这位武德圣皇帝手上沾着有多少鲜血。 “现在知道怕死了?迟了!这回不仅你们要死,我们也得遭殃!” 李元景冷笑着说道。 他深知李承道的手段,这位年轻皇帝既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位手段狠辣之辈。 尤其是手下的仲裁院,更是其无比忠诚的鹰犬! 他们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会被抓回到宫中去! “六哥,那位不会这么过分吧?我们再怎么说也是他的皇叔,何况如今先皇宾天才不过三月,他怎么会为了一些贱民而杀我们?” “这样传出去对他名声也不好啊。” 李元嘉有些不确定地说道,他有些不敢相信李承道会真的对他们下刀子。 李元景冷漠道:“你们太小看那位陛下了,莫忘记了李二是怎么死的!” 听到这话,李元嘉、李元则顿时都沉默了。 在皇族中,李二的死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至今都有很多人不敢相信,当年不可一世的李二居然被年仅十七岁的李承道给击败,被逼自杀了。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等死了吗?” 李元则脸色苍白地说道,身体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他是真的怕了。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对不会纵容儿子去屠那个村庄! 可惜没有如果。 李元景眼中神色变幻,犹豫许久后方才咬牙道:“到现在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李元嘉、李元则顿时惊喜不已。 李元景说道:“哭灵!” “我们明日穿着孝服去先皇灵位前哭诉,看看李承道他敢不敢背着铲除异己的骂名杀了我们!” 这个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但也有相当的可行性。 一番讨论后,三人便迅速拍板做出了决定。 ..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三王齐聚,太庙哭灵! 李承道下了旨意,令荆王、赵王、和宋王限时赶往皇宫。 在此之后,他便在宫中等着三王前来觐见。 皇亲国戚、贵族阶级的贪污腐败,这是任何时代都难以杜绝的事情。 李承道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并不是很想管这种事情。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这种事情是无法完全
相关推荐: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腹黑哥哥。霸道爱》
大唐绿帽王
媚姑
虫族之先婚后爱
缠绵星洲(1v1虐爱)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姑母撩人
角色扮演家(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