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序小说

霜序小说> 盖世双谐 > 第162章

第162章

制造更大的远洋宝船,以方便日后进行长距离的远征。 于是属于大唐的、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便就此拉开了序幕。 大唐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完全支撑得起海外远征。 在岳飞、薛万彻的带领下,海外远征军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便接连征服了五六个海外小国。 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连国都称不上的聚落,并且从当地大量掠夺人口以及财富。 这种手段粗暴而野蛮,但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 …… 长安城。 在被数匹骏马拉着的一辆辆囚车上,关押着一名又一名衣着奇特、金发碧眼的的异国人。 而这些异国人在进入长安城后,沿路引起了众多百姓们的注意。 虽说大唐周边也有其他国家,但是百姓们大都久居中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些真正的异族人。 “这些人是什么人?为何金发碧眼的,肤色还那么白,和我们中原人完全不一样?” “听说这些人都是陛下派出的海外远征军,在海外击败其他国家后带回来的,好像是要充做奴隶。” “真是奇怪啊,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朝廷不已经说了么,自古以来天圆地方的观念都是错的,海外有许多陆地和国家,可不仅仅只有我们大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啊,还好我们大唐足够强大,不然被掳掠做奴隶的便是我们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的圣明!” “没错,陛下万岁!” …… 在沿路长安城百姓们的注视下,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奴隶们怀着不安和恐惧的心情,被送入了长安。 …… 第一批送回的奴隶不过是开端罢了,后续还有更多的奴隶被运送回大唐。 而民间商人们也借此发现了商机,在朝廷或者说李承道的默许之下,也都远赴海外,开展奴隶贸易。 有了从殖民地源源不断输送回国内的奴隶,大唐国内的劳动力不足便立刻得到了缓解。 李承道一方面用这些掠夺而来的劳动力修建轨道铁路,使得轨道铁路遍布整个大唐,一方面用他们来开采各种矿类,大兴冶铁。 国家想要富强,离不开工业。 而冶铁便是古代的工业。 开采出来的各类矿石被冶造局得到后,他们就立刻开始了对合金钢材的研究,打造更坚韧的金属,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这些奴隶人口还被用来种棉花、种各种作物。 使得哪怕使普通农民,也能利用奴隶而耕种一片广袤的土地,生产力大大增加。 但是奴隶的增多也是有弊端的,那便是不安稳的因素。 在这些掠夺来的劳动力刚刚入大唐时,曾发生过数次规模不小的暴动。 但是这些暴动无一例外,都被李承道派军队血腥镇压了,连个浪花都没有掀起来。 见识到大唐军队可怕的力量后,这些奴隶们方才老实了下来。 不过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李承道专门出了几项政策安抚奴隶。 第一条便是奴隶契约法。 一、奴隶主人不得随意虐待、或者超出劳动量地使用奴隶,需给予正常的饮食住处以及最低额度的佣金。 违背者一经发现,永久剥夺使用、购买奴隶的权利。 二、奴隶工作满十年,可获得自由返回原居地,或者继续以选择做奴隶留在大唐。除此之外,发现擅留者,杀无赦。 这两条奴隶契约法的内容保证了奴隶的基本权益,也让他们有了希望。 有工资拿,哪怕很微薄,至少也是工资,而且做满了十年就能返回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必一辈子做奴隶。 所以契约法颁布后,各地奴隶便再也没有发生过暴动事件了。 此外,李承道还接连颁布了几条法律法规。 其中一条便是严禁大唐女性与奴隶私通,一经发现,两者以及诞生的后代必须处死,杀无赦。 有了后世某国的经验,李承道对于这种情况深恶痛绝,所以采用严令禁止,不能让外来人口玷污了炎黄血脉的纯正性。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代表了大唐奴隶贸易体系的正式形成。 大唐也终于迈入了真正的飞速发展期。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恍若白驹过隙,九年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 这九年内,整个大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由于有了大量奴隶充做劳动力,大唐的国力翻了不知道几倍。 首先是轨道铁路,直接铺满了大唐,四通八达,到了几乎能达到每一个县城的地步。 国内良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们因此也变得富有了起来,不需要朝廷再轻赋薄徭。 商业自不用多说,在朝廷的远洋宝船诞生后,一些大商人直接买下宝船,进行跨海的贸易活动,大唐内的贸易已经难以容得下他们了。 冶造局在这九年间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技术方面的进展。 种种理论技术的提出,让机关术渐渐朝着机械学靠拢。 高纯度火药、炸药的出现,连发火枪、高射程大炮的完善,以及合金钢材的诞生,每一项都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除此之外,大唐的人口数量爆增到了五百多万户,比昭武四年时翻了整整一倍。 科举制度也进行了完善,李承道取消了乡试、会试,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素质。 所有蒙童六岁就必须要到大唐皇家初等学府进行免费学习,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十二岁以后,成绩优异者通过考试晋升中等学府,然后再进行学习,六年后参加科举。 科举上榜者进入大唐皇家高等学院深造,有机会到六部实习,最不济毕业后也能做一方官员。 能进入高等学府的,都是从整个大唐筛选出来的顶级精英。 在这种模式下,大唐皇家学院完全达到了李承道的初衷,即成为大唐朝廷输送人才的地方。 还有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通过武举入选,考入条件极难,而且年龄还限制在三十岁之下。 所有武官都在军事学院系统地学习培训过,这是武官们的摇篮。 大唐皇家高等学院,与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已然成为了文武两圣地。 如今的大唐,才真正有了傲视天下的实力! 无论是国力、军力、经济实力、还是国内建设、技术实力,无一不是站在巅峰。 而这一切,全都归功于那位所有大唐子民都为止敬仰的大唐天子——李承道! 正是李承道在这九年间的励精图治,方才造就了现在的昭武盛世! 此等功绩,哪怕称之千古一帝丝毫不为过,就连秦皇汉武,相比较起来也是黯然失色。 .. 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孙无垢和李承道的儿子 大唐,长安。 九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唐的国力攀升到了顶峰。 经济自不必多说,长安、洛阳两地已经成为了天下贸易中心,尤其是长安,更是成为了南北两地、西域外国与中原贸易的枢纽。 有文人墨客曾这样形容长安: “我到长安不吟诗, 原来长安即雄文。 此去一万三千里, 户户皆闻酒肉香。” 整座无与伦比的大唐都城,经过了两轮的扩建,现在是一座傲视中原内外的超级雄城了。 而那位受到亿万大唐子民所敬仰爱戴、无数域外异国闻之畏惧的大唐天子,便居于这座雄城之中。 …… 皇宫,太极殿。 因为政治清明,大唐国内更是风调雨顺,如今上朝的规矩已经从三日一朝改到了七日一朝。 这并不是君臣懒惰,而是真正的无可奈何。 若不将七日的事情都堆在一起解决,那难道每日处理几件小事后便站在那里干瞪眼吗? 这日朝会,依旧没什么重要的政事上报,大多事情都由各级官员们分批处理了,或者上陈到御书房,由李承道和中枢重臣们决议,能真正放到朝堂上让众多大臣们一起共议的根本没几件事。 就算这样,大多上奏的折子,都是各种歌功颂德的,简直无趣至极。 如今的大唐,可不是九年前那个百业待兴、需要帝王事必躬亲的时候了。 朝堂上下人才济济,百姓安居乐业、国内风调雨顺,一派盛世之景。 在汇报完几件政事后,太极殿内就出奇地沉默了起来。 李承道坐在龙椅上,单手托腮看看向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九年的时光过去,李承道看起来要成熟了很多,若说以往的他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天子剑,那么如今的他就已经被收入剑鞘之中,锋芒内敛。 但他身上的帝王气势却更加浓重了,令人感到由衷的窒息。 这只有手握亿万人的生杀大权、真正的上位者才能拥有的气势。 他一人,即是大唐的天。 不过随着李承道一笑,殿内的凝重气氛便被打破了。 他对台下百官们笑道:“诸卿,今日莫非又要早早退朝?那可真是无趣的紧了,看来朕有必要将七日一朝改成十日一朝了。” 听到李承道的话,群臣闻不禁哑然失笑。 李承道这话自然是玩笑话,哪怕朝中政务再少,也不能低于七日一早朝。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不变的道理。 “如今大唐盛世,百姓安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一切尽归功于陛下。” 长孙无忌笑言道。 贾诩也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道:“确是如此,陛下可是害得臣正当壮年,却是到了退休养老的生活了。” 李承道笑了笑,然后说道:“既然无事,那便退朝吧。” 说到这里时,李承道看向了魏征,笑道:“魏卿不会又说朕怠政吧?” 语气里有玩味之意,因为魏征时不时就上谏李承道让他勤勉政事,已经是朝野皆知的事情了。 李承道这话,自然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魏征老脸一红,道:“陛下莫要折煞老臣了。” 李承道哈哈大笑一声,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 退朝之后,李承道便前往了长孙无垢的宫中。 清礼宫内,一名两名衣着华贵的贵妇人,笑着聊天。 而在她们旁边,有一名身材窈窕、英气十足的女子,正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婴儿逗乐,不时将其逗得咯咯直笑。 “我们玉儿真是太可爱了,快让姐姐亲一个!” 女子不住地蹭着孩子的脸,对她喜爱至极。 “好了好了,丽质你待会又把他弄哭了,快放下。” 一名贵妇人嗔怪地说道。 这名风华正茂的贵妇人,正是长孙无垢! 由于服用了回春丹的缘故,长孙无垢如今已经年过四十了,但依旧像是年轻少妇一样美艳无双,如同熟透了的果子一般丰满诱人。 而被她喊做丽质的英气女子,自然便是她的女儿李丽质了。 至于那婴儿,则是她两年前为李承道诞下的子嗣,李玉。 九年的时光过去了,除却当初德善女王为李承道诞下一名公主外,便只有长孙无垢为李承道生下了一名皇子。 这名皇子的诞生让全大唐都震动了,李承道也是大喜过望。 不但直接将其封为郡王,并且连长孙无垢都提升一级,成为和长孙云露同等的嫔妃。 李承道子嗣稀少的问题,御医们专门研究过,最终得结论李承道和后妃身体都没有问题。 最终有一名游方道士主动入宫面圣,泄露了天机。 “陛下子嗣稀少,是因陛下自身龙气过重,寻常女子难以承受,需身具母仪天下命格之女子才能与陛下相配。” 为此李承道大感震惊。 他虽然不信神佛,但这名道士所言实在是让人惊异。 德善女王身为新罗女王,是有母仪天下的命格,但是尚且不够,所以只生下了女儿。 至于长孙无垢……她按照原本历史,的确是要母仪天下的,所以她能诞下子嗣。 这般玄妙,令人不得不心生震撼。 听到长孙无垢的微微斥责,李丽质不满地说道:“母妃你也太偏爱弟弟了,我就不是你女儿了吗?” 长孙无垢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都多大的人了,我还要把你当小孩子看吗?” 一旁的郑观音闻言笑道:“观音婢你不要训斥她了,你们母子二人这么久不见,好好聊聊才是。” 郑观音不说还好,一说长孙无垢就更来气了。 “谁让这个倔丫头非要跑去从军,说要当什么平阳昭公主第二,结果常年跟随岳将军远征在海外,不然我能一年都见不到她一次吗?” 长孙无垢说着眼睛便发红了,抬手擦拭了一下泪花。 这个时空的李丽质,已经完全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她不是什么长乐公主,而是大唐海上远征军的一位女将军。 她在李承道登基后消沉了数年,然后便毅然选择以女儿身投入军中,拜到了岳飞麾下作为弟子,并且随着岳飞一起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她是大唐有史以来第二位女将军。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丽质的婚姻 清礼宫内的气氛一度有些沉重。 长孙无垢多少是对自己这个女儿有些怨言的,一介女身投身军戎,简直成何体统。 “抱歉母亲。” 李丽质抿着嘴唇,低头说道。 长孙无垢看了她许久,最终幽幽叹了口气,道:“都是我不好,那段时间疏忽了对你的关心,才让你……” “不,这和母亲你没有关系,这都是女儿自己的想法。” 李丽质抬起头,神色坚定地说道。 然后她微微一顿,看了一眼长孙无垢怀里的李玉,轻轻说道:“母亲现在生活的幸福,女儿也是为母亲感到高兴的,曾经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已经不在意了。” 她这么说,让长孙无垢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郑观音对她们母女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头疼,于是转移话题道:“丽质,你与长孙大人的嫡子长孙冲的婚约已经拖延三年多了,你这次回来,不打算与他完婚吗?” 听到郑观音的话,长孙无垢也看了过来。 李丽质的婚事,是她现在极为关心的事情。 早在几年前她就牵头为李丽质寻了一门亲事,帮她挑选了一个成婚对象。 而这个对象,便是她兄长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 这个时代表兄妹结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像是李承道娶了他舅舅郑元洲的女儿一样,这是礼法允许的。 李丽质从小就和长孙冲相熟,两人又是这种关系,而且长孙冲也是人中俊杰,自然可以作为李丽质的良配。 但是自三年前定下婚约之后,李丽质便一直在海外征战,直到前段时间岳飞回京城述职,她才跟着回来。 “婚约?这个……再说吧。” 提到婚约之事,李丽质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之色,敷衍地说道。 长孙无垢皱了皱眉头,李丽质现在的年纪可不算小了,已经二十三岁,这个时代算是妥妥的大龄剩女。 也只有长孙冲一直等着她,若不是两人早有婚约,京城里来朝长孙冲提亲的人恐怕要踏破长孙家的门槛。 就在长孙无垢准备说教李丽质几句时,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了清礼宫门口,将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正是李承道。 “参见陛下——” 除却郑观音外,长孙无垢、李丽质以及宫内的太监宫女们,纷纷下拜行礼。 “爱妃起来吧,何须行这般虚礼。” 李承道走了过去,然后看向了李丽质,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之色,笑道:“原来是我大唐的女巾帼来了,朕好久没看见你,却经常听到你在海外的赫赫战功。” “鹏举对你的评价可是相当高。” 李丽质微微低头道:“陛下谬赞了,是老师青眼相加而已,末将受之有愧。” “这可不是……” 李承道一哂,刚想说话,却被长孙无垢拉了拉袖子,埋怨道:“陛下您就别长她的威风了。” “好好好,朕不说了便是。” 李承道无奈一笑,然后直接在桌子旁坐下了,又对李丽质道:“坐吧,不必拘谨。” 李丽质却摇了摇头,回答道:“末将还有军务要处理,就不多留了,末将告退。” 说罢抱拳低头行礼,转身离去。 所有动作干脆利落,英气十足。 望着李丽质的身影消失在清礼宫宫门口,李承道收回了淡然的目光。 他知道,李丽质只是不想与他过多接触与交谈罢了。 虽然双方之间的恩怨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承乾,都间接死在他手中,这种隔阂是没法消除的。 李丽质对他抱以恭敬,是因为他大唐天子的身份。 长孙无垢虽然看出来了,但以她的立场根本不能说什么,只能在心中一叹。 片刻之后,她收敛心中的杂乱心绪,朝李承道问道:“陛下今日为何下朝这么早?” 李承道一边将李玉从摇篮中抱起来,一边笑道:“想下的晚也不行啊,根本没几件政务要处理,朕已经好久没有忙碌了,闲的不行。” 听到此言,郑观音笑道:“这是好事才对,没有事务要你这个天子来处理,说明大唐上下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母后说的是,所以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将军宠夫   她太投入(骨科gl)   小公子(H)   阴影帝国   御用兵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宣言(肉)   心情小雨(1v1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