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拜。 远处的乞丐见他乞讨成功,而且发财,都围了过来。 李小蝶道:“你们为什么不种地,不经商也可挣口饭吃,要不也可以骂骂当今天子,不做事怎么有饭吃?” 李小蝶见们其中多有健康的人,心中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做事挣饭吃。 毕竟现在大唐到处在发展手工业,很多事都在找人做,随处可见招人的牌子。 “大小姐,这话可说不得,天子圣明,是我们不中用不中用了,可不怪天子!” 李小蝶哦了一声,瞟了一眼李承道,李承道低声道:“你是想找我的渣?” 但他也有不明白,这些人除了瘸的,也都能做事,这年头哪里挣不到饭吃。 岳云急忙分钱,分了几锭银子。 乞丐们再三叫恩人,正要退开,李小蝶拉住那个瘸腿的,道:“你腿是怎么瘸的?能说说吗?” “别说了!这腿不怪别人,你看……” 乞丐撸起裤管,原来他腿早已断了,下面绑个圆木代替。 岳云一看,即道:“这是给砸断的!” “这位公子好眼光,这是给突厥人砸的!” 李承道一怔,道:“你是军人?” “是!小人以前是军人!现在不是了,不中用了!” 李承道奇道:“听说朝廷对退下来的军人每月都有抚恤,足够你们生活,你为什么还要乞讨?” 那乞丐也奇道:“这事没听说!刺史大人发下通告,所有腿下来的军人朝廷出面,帮助给口饭吃,就是让进了冯氏做工,象我们这种人做不了什么,朝廷就没办法了!” 李承道哦了一声。 “那进入冯氏做工的有多少退下来的军人?” “就我们村子里吧,可能十多个,都还是能做事的,别的村就不知道了!” 乞丐似乎也不愿意多说这痛苦的事,说完就转身回到队伍。 李小蝶笑吟吟地看着李承道,嘻嘻道:“前刺史大人有才,现刺史大人不怎么样啊!” 李承道微怒道:“你还笑得出来,走……” 三人上了马车,李承道说道:“去冯氏!” 冯氏已超出作仿范围,已经有现代工业模式,正式名称为冯氏商埠,已人现代公司雏形。 冯氏商埠在襄州府之北的上洛县。 一进入上洛县,这里更是襄州商业名城,大多是依靠冯氏的商人,形成了冯氏四通八达的商业链。 甚至兵部都在这里设有经事衙门,就是专和冯氏打交道。 冯氏在当地威望高过县衙门,而洛县衙门甚至成了冯氏的代办。 一路走访,李承道对冯氏了解得越多。 这里县官,几乎要冯氏来决定,而冯氏为襄州提供了近一半的税收。 就是有钱能通天。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商业里的混乱 这里商户都是经营与冯氏有关的产业,或是冯氏的供应商及经销商。 在冯氏商埠周围,更是繁荣,这里的人口也更密集,几乎形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人一多,就更带动了消费和商业。 对这里的商业氛围,李承道还是很赞同的。 远远看去冯氏冶炼基地,露天大棚里,工人正汗流雨背,赤着上身和炉火打交道,南面是一连窜棚区,透桔杆能看到里面的草床。 而周围是围墙,有专人把守,岳云试着进入,也被人拦下。 问了很多人,才知道这里的管理极严,里面的人不允许外出,外面的人也不允许进入。 岳云装作是来找事做,问当地百姓,才知道想进入冯氏必须有县衙门推荐,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也不招人。 岳云又去县衙门,得到的答复是不招人。 李承道就奇怪了,这么多人做事,怎么会不要人? 使了银子,问了衙门一个当差的捕快,才知道冯氏做工的都是退下来的军人,不招外人。 李承道才算明白,当天已晚就在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启程回襄州。 一回襄州,李承道传见岳飞。 岳飞一听陛下意思,即道:“我锦衣卫在各地都有耳目,这事半天之内即可以有回复。” 在襄州的各地锦衣卫忽然接上上差指令,这个指令很让他们尴尬,怎么但起这种民间事来了。 但这种事也太容易了,果然就是半天,就各种信鸽集结到襄州府锦衣卫指挥使。 这种效率还真只有锦衣卫能办到。 在良壁院的李承道看着岳飞逞上来的密报,命岳云去襄州府,说天子明天召见襄州刺史和冯立德。 另一边,以李小蝶的名义写了一个条子,命快马递往长安。 第二日,襄州刺史冯君衡阳、冯氏商业冯立德兴匆匆到良壁院见驾。 陛下一路上从未私召见任何官员,冯君衡又是紧张又是兴奋,第一次见驾难免激动。 两人在院外站了许久,才见岳云过来道:“两位大人这边请。” 两人跟了岳云经过右厢房,进入一偏室。 这偏室本是放杂物用,非常凌乱,两人一惊……相顾愕然。 岳云道:“陛下有旨,两位就在这里,没陛下旨意哪里都不要去!” 两人心里慌张,不一会,进来两个侍卫大汉! 前面一个身材高大,一脸凶相,一进门即道:“陛下问三件事,不需要回答!” “第一件!襄州军人补贴去了哪里!” “第二件!冯氏是否懂大唐商业法!” “第三……陛下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两人说完转身就走,顺便把门带上,也没上锁。 冯立德瞅了一眼外面,也没人据守,心中不知所措,见冯君衡已是全身虚汗。 紧张得胖脸色发白,没有血色。 冯立德道:“现在知道紧张了,当初哥是怎么说的,做事得留后路,现在你自己解决,连我也被你连累进来。” 冯君衡道:“这几天谁见了陛下?” “你问我?”冯立德一脸好奇。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在长安了!” 冯君衡看着外边喃喃道:“能不能出这屋,已经不是我两能不能好好回答这三个问题!” 冯君衡打开门,看到外面地上有纸笔,取了回来,道:“这事实在为难,如果据实回答,本刺史只怕是死路一条,如果敷衍或许还有条生路,陛下也不敢查得太深!” “毕竟这么大事,可不是我冯君衡阳能做到的!” 冯立德苦笑道:“月前朝廷大量官员调动,只怕那些人也保不了你了!” “哎!事到这一步,听天由命吧!想来想去,一切罪行由本官个人承当,或许有活路!” 岳云回来见李承道。 李承道正与李小蝶在玩朴克,看到岳云进来,道:“他们怎么样?” “很镇静,也有点慌!” “没有喊冤?” “回陛下!没有!” 李小蝶道:“这种事可不是一个刺史能做得到的,刺史虽然在地方上是土皇帝,但这关系到朝廷的钱粮划拨审核,只怕户部也有关系!” “所以朕以你的名义告诉武媚娘,看她如何反应!” “陛下真是高明,得罪人的事让她去做了!” 李承道微怒道:“什么话,大事面前朕怕得罪人?” 李小蝶嘻嘻笑道:“应该你走了!” “宣岳飞” “遵旨!” 岳云急去叫自己父亲。 不一会岳飞进来,李承道站起身想了一下道:“着!立即革去冯君衡刺史一职,诛三族!” “着!朝廷户部立即收回冯氏商业,冯氏划入朝廷商业部!” 岳飞领旨正要退出,李小蝶道:“岳大人!陛下这两旨等十天后再实行吧!” 岳飞不解其意,看着李承道。 李承道道:“是朕欠考虑了,就按蝶妃意思办吧!” 第二日皇驾起程,禁军在前开路,只一日到襄州通县。 刚在通县扎下来,就有岳飞传来冯君衡的自首贴。 李承道看了贴子,冯君衡只说这些事全是自己糊涂,酿成大错,只求一死! 一切罪行,自己人一承当,但不能坏了冯氏基业。 李承道将贴交给李小蝶。 李小蝶看后道:“一人承当,他这是在保护身后的人!” “不错!他以为保护别人,别人就会保护他!如果不出朕所料,这几天必会有人来奏章保冯立衡,朕到要看看是哪些人!” 李小蝶笑道:“在你这样的明君面前想做什么都给你看穿了,这臣子也不相当啊!” “奸臣自然不好当,如是良臣,朕又亏了谁了!” 第二日继续南下。 到了元县,萧瑀果然送来大量奏章。 李承道一边看奏章一边冷笑,当也心中发凉。 上这些奏章的都是学府的才子,甚至有大唐学府的老师及百家名流。 他们根本不是朝廷正式官员。 也不可能和冯君衡的事扯上边。 看上去就是本着忠心上奏天子,说冯君衡当罚,也当死,但不谊深究,这会坏了陛下的商业鸿图。 据古论今,文采华丽,条条是道。 李承道越看越是想发脾气。 李小蝶道:“这是雕虫小技,陛下也不必在意,是我们轻看对手了!” “不错!朕也是大意了!”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八纵八横 李承道南下时间,下旨武媚娘监国,是李承道知道她将来是一个武则天,虽然大唐在自己手里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不是想看看武媚娘的野心和对权利的欲望。 给她条件看看她到底会怎么做,这其实也是对她的一种爱护,如果他老老实实监国,以后对她可以放心一点,更喜欢她一点。 毕竟也与自己共床过,当然还有另一条心思,这个武媚娘自己一眼就猜了出来。 这考验她的能力,这点武媚娘非常清楚,加之现在有个陛下新欢李小蝶才干出众,更有心好好表现,想压过蝶妃一头。 虽然监国,但她还是没资格坐到含元殿或紫宸殿什么的。 李承道也没说让她在哪里办公,一切看她自己的所作所为。 武媚娘冰雪聪明,自然不会去紫宸殿,她选择了东宫。 东宫本是太子宫,但现在并没有太子,是空着的,自己又是监国之尊,坐到东宫还是有这资格的。 一接到李小蝶的条子,武媚娘知道人生考验来了,急在东宫面见房玄龄。 武媚娘将纸条递给房玄龄,房玄龄看后道:“娘娘以为如何?蝶妃和陛下日夜在一起,这条子意义深远!” 武媚娘道:“本宫也知道这其实是陛下借蝶妃的手写的条子,意义无非就是在说有这么回事,看本宫怎么做,而陛下不愿意正面告诉本宫怎么做,才有这借手条子!” “娘娘所见不错!陛下另一个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全权交由娘娘处理,但主犯冯君衡和冯立德却不见陛下送来长安,那么娘娘只能查此案在长安的牵扯。” 武媚娘道:“本宫也明白,所以找你来,这事必和户部有关,本宫琢磨着让京兆尹去查此案如何?” 京兆尹是长安城地方最高长官,管理长安城治安与政务,权利虽大,却还没到可以调查朝廷三品官的户部的地步。 房玄龄道:“娘娘是想推托此案?或是拖到陛下回来后再查?” 房玄龄心里明白,如果此案和户部有关,那么必查户部尚书,而原尚书已调去大唐学院为学院院士。 明眼人都明白,原尚书是前庐野王李玉的人。 查下去,必又是老案重提,可能牵扯到李玉,而李玉是陛下有意无意表示不能再问的人。 他也已经做一个县令。 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说穿了,此案其实就是前李玉谋逆案没有深究之下的余案。 这样事就大了,武媚娘知道其中厉害,虽然有心监国却也有雷池不敢越。 所以提出让京兆尹来蒙混过关。 “难道大人还有什么好法子?”武媚娘也是一脸难受,心里矛盾,有心做好,却实在难办。 本来就是当然的,考验不可能出一道容易的题。 “臣建议京兆尹由魏征牵头,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武媚娘听这话,就看出房玄龄的谋国之能,这是不但要查而且又不查到底,魏征也知道其中关巧,他和李玉关系本来就不错,让他带头确实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还是房大人想得周到!就让魏征和京兆尹去吧,这百官监察之事本就是他御史台的本分!” “另外!陛下说欲在大唐修路,这是陛下图纸!” 房玄龄接过图,惊道:“这可不同往常修的路,此路宽五马,来去分路,单向而行,一条路就是十马之宽,上铺沙砾。长安分出就有四条四向,再加其余各州各道这……这得多大的财力啊!” 武媚娘道:“这正是本宫的为难之处,如果动用小财本宫也就决断的,可这修路规模得用大量动用国库,陛下又没给本宫这个权利,你说说看有什么好主意?” 房玄龄为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事就得要钱,何况大量的钱,没钱能有什么办法。 “看来陛下在外面是看到路不通的国情,如今商业繁忙,朝廷以前也有提过,但相比之下都是小打小闹,这次陛下看来是动了决心。” 看来房玄龄也想不出没钱也修路的办法,武媚娘道:“陛下既然要修路,那就修呗,本宫到有个主意,不知能不能行!” “娘娘请说!” 武媚娘道:“从国外征用奴隶,这样就能省下大量工钱,只要付出少部分财力就可以修路!” “娘娘这主意极好!刚好天竺送来大量降兵,兵部正不知道如何处理,只是人数还是不够!” 武媚娘想到安北都护府,但染指朝廷军队,武媚娘知道这是大忌,一时心中为难。 “听说李靖在天竺,娘娘不如让李靖多送些人回来?” “这合适吗?” 房玄龄知道武媚娘的顾忌,道:“不妨,娘娘又不是调动他,只以商议的口吻向他要些人,陛下是不会在意的,而且也解决了修路问题!” 两下商定,但武媚娘仍然小心翼翼,只让房玄龄以仆射的名义向李靖建议。 房玄龄虽然一之下万人之上,对在对军队问题,他仍然没有什么权利,在没陛下圣旨的前提下,他也只能以建议的口气对李靖发文。 以李靖对朝廷的忠诚,自然也会为朝廷解难,送回几万俘虏也应该不是问题。 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仍然需要大量不要钱的工人。 房玄龄想到了囚犯,使用囚犯做为一监国还是有这个权利的,不会冒犯陛下。 武媚娘果然当机立断,大量征用囚犯。 全大唐修路,表现出了她的才智,成立专门监管修路的马路部,从属工部,由于她忌讳调动军队,只有让各州府出些差役来管理修路工人。 各州得监国令,每州每府每道都齐心出人,一下集中也有两万余人。 这两万人从属马路部,专做监工。 武媚娘成立马路部,也是刻意低调,马路部只用一个四品官的侍郎负责。 为了搞出声势,武媚娘破天荒利用大唐日报大量宣传,并喊出口号,五年内建成大唐八纵八横大马路。 并下监国令,所有囚犯不是死囚的,在修路期满后,都可以减刑。 所有国外奴隶,修路完成后都可以得到赦免。 .. 第四百八十五章 双管齐下 李睿任天竺都督后,李靖就将天竺全权交与李睿,自己率军驻扎尼伯格城,这里是天竺西边边境,距阿拉伯帝国的土桑城不过两百余里。 这里也是天竺和阿拉伯交流及经商的必经之地,实为重要。 驻扎此城,就等于断绝了阿拉伯和天竺之间的来往。 尼伯格城之北就是各小国,及部落民族。 为了李睿在天竺长治久安,李靖下令取消各部落的独立,限期并入大唐。 一面下令各小国臣服,时限三月之内。 这些有国的地方很好解决,最难解决的反而是那些部落,他们到处游窜居无定所,也最傲慢。 就是那句话,你打他你找不着,他打你说来就来了,光脚的不怕穿鞋子的。 对了应会这个局面,李靖建议李睿实行清边政策,不允许天竺任何人和非本国人做任何交易,更不允许资助,一旦发现,一律以通敌罪论。 再命柴绍率骑兵六千北上,一个王的是副迫各小国臣服,另个目的就是没有目的,只要发现小部落就立即收伏,以杀光为上。 以免留下后患,李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天竺的安静。 成为自己将来西征的大后方。 柴绍领军北上,一路征服部落无数,日后竟然进入到如今的毛子境内,大唐时期的毛子根本没国,全是部落过着大唐人眼中看来都是原始生活的人,相当落后。 柴绍到毛子境内后,可说是如鱼得水,竟然没碰到任何强敌,碰到的全是一盘散沙。 不讲柴绍常年在北方活动。 李靖派出柴绍后,就准备在拜占庭大军还没和阿拉伯合军之前,先吃掉阿拉伯人在土桑城的一部。 此时他已装备了李承道新改进的配火药的三弓床弩及单兵弓弩。 士兵们亲切地试称这种武器为“毁灭火”,单兵弓弩为“刺杀者” 各种军种报到中军帐,得知阿拉伯人只是坚守不出,也证实了李靖的猜测,他们在等拜占庭。 众将军的一致意见,也是要在拜占庭没到之前就发动忽然袭击。 如果发
相关推荐:
军师威武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沦陷的蓝调[SP 1V1]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御用兵王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老师,喘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