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治李小蝶的药——龙涎骨。 这个任务自然是鸿胪寺的事。 鸿胪寺一得圣旨,立即就命远在西藏的王玄策(鸿胪寺下属官员)带随从三十出使天竺。 王玄策一得上命,不敢耽误率副手李义表、蒋师仁准备出发。 不出过半月,玄奘带几名弟子到达,两队会合,备了见天竺王的礼物,就一路西行。 天竺(今印度)此时正是笈多王朝时期,国王戒日王被天竺人视为民族英雄。 在他十几岁为王子时就带领同为王子的哥哥罗贾伐弹那东征西讨,统一了天竺。 大兴土木建造佛寺,天竺人人信佛,成为佛国。 天竺都城曲女城。 戒日王高坐王椅,脸色不佳,两边坐着的臣子都闷声不响。 驻大唐使臣传回来的信息,在天竺王宫引起不小的震动,甚至还要国王亲自去长安,无异于汉人将天竺视为属国。 顿时整个贵族阶级议论纷纷,甚至有大将请命守边,防止汉人突袭。 也有人主张和汉人谈判,再争取个十年和平,天竺已经统一,只要十年就能和大唐平起平坐。 天竺国无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觉得大唐的倔起是侥幸,天竺只要有点时间必能超过大唐。 整个天竺上下充满迷一样的自信。 “听说汉人派使臣王玄策、玄奘出使我国,大家有什么看法?”戒日王高坐王椅,扫视一眼臣下,一脸从容不紧。 婆罗门大声道:“我国在长安驻有臣使,而大唐还要派出使臣,只怕是汉人瞧我们不顺眼,意欲吞并。” “我猜汉人就是这意思,请国王不要允许王玄策进入国境!” 刹帝利道:“我觉得不可以,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仍然是突厥人,他们失败后每年都在占领我们的土地,不如和大唐使臣商议,一同对付突厥残余。” “突厥是小疾,汉人才是大疾!”罗贾伐弹那道:“汉人的胃口永远不会满足,如果不是朱姆朗马阿林山阻档住他们,他们的势力早已进入我们的土地。” “他们强大,我们向往他们的文化技术,但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听说汉人要成立大公国!国王以为呢?” “王上!臣以为我天竺人聪明才智远在汉蛮人之上,近年来大唐出现一个异类皇帝,才让大唐如此强盛,但那是一人之力。臣觉得不如先缓兵,不谊冲突,再等几年我天竺就必定强盛过大唐!” 这是拖延之计戒日王转头看向众人。 婆罗门道:“所谓公国,就是一个幌子,汉人欲借公国之名,兵不刃血而占有世界!汉人有句话叫挟天子以令诸候,如果公国成立,汉人就可以以公国之名任意残蹋我们,这不得不防!应以战为上……” 戒日王道:“王玄策来,大家是不赞同了!?” “他来!无非就是要我们同意成立公国的事!到时国王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那你有什么办法阻止他?出兵?” 罗贾伐弹那道:“论国力,我们还不如,汉人已经是天下霸主,但我们可以制造意外让他不能进入曲女!” 刹帝利也同意这个想法:“我们不想与他们开战,但也不能任由欺负,只有拒绝才显出我们自尊!不是汉人可以随意欺负的!” “虽然拖延是个办法,但唐使已到家门口,不得不应付!” 戒日王道:“好!就这么办!如果起了战火,本王愿意东征,以灭汉人之志!他们是越不过朱姆朗马阿林山的。” 婆罗门道:“我得到佛祖的提示,我们可以联合阿拉伯帝国,他们的使臣不是正要见国王吗?” 戒日王忽然想到了这一节,即道:“那就让他进入我的王宫,现在本王更有信心了,如果阿拉伯人愿意和我们共同不屈于汉人淫威,我们就可以对他们说不!” 戒日王立即见面阿拉伯使者。 他没想到阿拉伯人更比他们更有意和大唐较量一次。 毕竟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比笈多王朝更强大得多。 阿拉伯使一进王宫,就大声道:“汉人要成立公国,这是痴人说梦,我王说了,如果大唐敢对贵国不利,只要贵国能坚持五个月,我们大军即到,再联系突厥人,分解大唐也不是什么难事!” 戒日王道:“贵使可知道突厥也是我们的大敌!” “如果对付汉人,我相信突厥人不会忘记他们的灭族仇恨,我愿意去寻找突厥人!” 于是两边一商议,鉴定互助条约,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汉人危险。 …… 王玄策和玄奘一行三十余人,不过一月就穿越了吐蕃,进入女王国。 时任女王听说大唐天使进城,率百官相迎,尽表对大唐的仰视,现在的女王国以女性为尊,一妻多夫,男人地位在女王国低于女人,专干劳作和奴隶的行当,女人当家,男随妻纲。 男人地位低下,就因为他们不会生人。 女王为了表示心意,赏给王玄策大批金银礼物。 换过路贴,又十余天穿过女王国,终于到达天竺边境大城——茶博罗城。 茶博罗城是天竺以北最大的边境城市,驻有天竺多各罗将军,守军三万,战象六百。 城墙高大厚实,全是以土锤打而成,和唐朝境内的砖石结构城墙相差很大。 “城上守城听着,我是大唐天使,奉命出使!请打开城门!” 一到城下,李义表奉命大声喊话。 “汉蛮子听着!没有接到国王命令,不敢开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我们可不知道什么天使!” 听到城上守将的话,李义表急忙禀告王玄策,王玄策一听只有下令就地驻扎,准备再派人进城接洽。 玄奘道:“王大人,小僧身为出家人,不属朝廷,天竺尚佛,小僧或许可以通融!” 王玄策觉得有理,就让玄奘去叫门。 没想到玄奘带几个和尚到了城门口,守军将士虽然礼貌很多,仍然不让进。 因为时间已近黄昏,今天进城看来已经不现实,王玄策下令就在野外宿营。 到了半夜,忽听人喊马嘶,一随从连滚带爬进入王玄策营,叫道:“有兵马杀过来了!” ..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人战一国 王玄策一惊,顾不得什么急叫赶快后撤,一面命李义表师保护玄奘一行。 王玄策驰马奔出二十多里地,见不再有人追来,一清人数,就身边一个蒋师仁,两人只有回去寻找同伴。 陆续发现尸体,才知道所有人都被杀,原营中的财物本是送给戒日王的礼物全部被抢。 但幸好没发现玄奘和李义表的尸体。 “大人!天竺人穷,这明显是见我们财物起了异心。”蒋师仁见同伴尸体,心中震怒。 什么礼物也没了,这里又不放行,两人一商定决定先回吐蕃之地。 “大人!吐蕃现在是我们属地,不如去借几千人马报这血仇!” “正有此意,一切还得等回到吐蕃再说!” 但回去之前,总得找回玄奘,他可是陛下派来的。 王玄策和蒋师仁在茶博罗城古道上四处寻找,终于发现玄奘躲在沙丘洞里,却不见他的徒弟和李义表。 一问之下,才知道李义表已经被杀死,弟子也在乱军中不知所踪,是凶多吉少。 因为他是出家人,勉强逃过一劫。 三十余人,就剩下三人。 王玄策心里对这次出使别提有多郁闷。 一路上默默无话,只有蒋师仁时常会发个牢骚。 四周到处是荒漠,经常找不到水,一路又饥又渴,幸好玄奘能吃些树叶就行。 王玄策两人也被逼得路上找野菜充饥,这里的野菜多是草根之类。 行半月终于回到女王国。 三人一商议,因为使命没有完成,必须再去天竺,所以让玄奘留下,等王玄策找来人,再一次重新上路。 王玄策经一月回到吐蕃,急去面见新上任的安北都护府副都护李绩。 有皇命在前,李绩听说王玄策要借兵三万,哪里敢答应,推说道:“李大人常在长安,不如等李大人到后,再商议,兹事体大,本都护不敢做主!” 王玄策道:“听说都护大人乃唐之猛将,可还是汉人吗?天竺杀我使从,就是辱我大唐,陛下知道,也不会放过!我官小,只要兵三万,还望大人成全!再个,大人有守疆之责,更有护我汉人尊严的本职,还望大人成全。” 李绩一知道王玄策的队伍被杀,也很气愤,这确实是侮辱大唐,和开战一个意思。 但王玄策充其量只是一个使臣,并无军职更无掌兵的职权,给了兵,无疑是大大违了大唐军法。 王玄策道:“都护是我大唐名将,陛下让都护执掌此地,难道都护不知道陛下的意思,陛下对天竺用兵只是时间问题,王某无能,愿意先为都护做个前哨!败也不伤都护脸面!” “如果胜,则是都护出征西方的第一功!如果都护还有疑虑,王某只要三千人足够!” 李绩执掌安北都护府,可说大唐北方的土皇帝,如果说给一万人,他没这个权利,但给三千人,却有这个权利。 想大唐从来没吃过这个亏,当下一口答应给王玄策三千人马。 “王大人!这三千人可是我李绩冒着杀头的危险,望大人多思量思量!” 李绩这话王玄策自然明白,郎声道:“王某如果还能回中原,就三千人定会原数奉还,否则王某也以死先谢罪!” 李绩立即调了安北都护府名下一支精锐府军,刚好三千人,为了让王玄策带军名正言顺,命他为安北都护府参军。 王玄策带三千人马,李绩亲自送到三十里外。 王玄策再三拜别,两人依依惜别。 “王大人!我们仅有三千人,虽然这三千人个个是三十岁上下的精壮男人,但兵法说,攻一座城池必须三倍于守城兵力,才有可能攻得下,小人觉得……他们那里守军就有三万,反到是比我们多出三倍!” 王玄策长叹一声,也是无可奈何,而且自己还从未带过兵打过仗。 李绩能给自己三千人,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而且他是真心尽力了。 王玄策如果知道李承道曾对李靖李绩说过,不允许他带兵的话,那更会沮丧了。 两人商定,等打下茶博罗城,再去接玄奘,于是两人带兵通过女王国,如玄奘讲好,两人继续带人西进。 这么冒险,就是因为天竺士兵杀了自己二十余随从。 三千人全是骑兵,马是蒙古良马,不出十来天,兵监茶博罗城之北十里之地。 王玄策选不懂兵法,更不懂打仗,只想着方便,就在清水河边扎营,只图取水造饭方便。 两人在营中坐定,蒋师仁道:“我军三千,粮草就每人自己带的,几乎没隔夜粮,小人以为最好快点打,快结束。” 王玄策也有这个想法,可是以少打多,还要攻城,王玄策陷于一种焦虑中。 怎么下手,怎么打人生的第一仗,王玄策在营中走来走去,苦苦思索。 他虽然没打过仗,但书读的多,那时的书以兵书最为上等,贵族也以能读兵书为荣。 战国和三国时期,一本兵书常是一国之宝,所以经常有人自吹熟读兵书。 王玄策也读过兵书,虽然都是流落民间的手抄本,不是原件,但也能算熟读兵书。 他明白,要以弱胜强,只有靠打歪主意。 因为兵书都是讲如何用谋,谋是什么,诡计也! 诡计又是什么就是算计,所以兵书就是算计人。 命人叫来随军司马,就是直接统领那三千人的将领,随军司马范闲。 “我兵弱将希,又远征在外,范司马以为该如何拿下贼城!” 范闲道:“应该速决!我军虽少,却将士用命,大人只管下令,夺城的事有我们!大人尽管放心,下面的将士都在等着。” 从来对外战争,比对内战争更容易鼓励人心,范闲听说要打天竺,顿时跃跃欲试,一脸激动。 侵略别人总是有一种酸爽的味道。 三千人面对整个天竺竟然没有一个惧战,个个在等着冲锋号令。 这其实也是大唐的威风,这几年就没吃过败仗,身后有强大的靠山在,谁怕谁啊。 而且天子陛下,坐在长安,就是一种最大的鼓励,李承道是所有士兵心中最强大的信心,所有人都觉得,只要打仗,没有不胜的。 面对天竺,所有人也是一种傲视的状态,也根本没把天竺放在眼里。 这种民族本来就中人有屈服于皇汉。 更没人说的是,人少,抢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听说天竺的美女不错,个个丰满有感!用起来绝对手感不错。 这哪里是三千士兵,简直就是三千虎狼,充满欲望的老虎。 ..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三千虎狼之师 最清醒的自然是王玄策。 他不得不保持清醒,他吃不起败仗,三千人只要吃一次败仗,就是永不能翻身。 “本官以为用兵当诈,我们可以放出风声,就说我们在清水河投了毒!” 蒋师仁和范闲一听,叫道:“好主意!” 茶博罗城地上沙砾地带,其实是一孤城,而且这里水源很少,之所以这里有城,就是因为这里有清水河。 清水河是茶博罗城所有居民的唯一用水来源。 只人投毒无疑整个城都得死。 但真的投毒,虽然确实可以不战而得茶博罗城,但代价太多,一是不可能瞬间有效果,二是死得最多的还是百姓。 范闲道:“如此一来,城中必会出现惊慌,我们再攻!” “三面围城,独留南城不攻,让他们有退路,这样敌军就不会死守死战!” 三人一商定,范闲立即准备,他命人四处寻找野兽,杀死投入河中,河水开始变得淡红,水中又有腥味。 再命人在城外高喊,让百姓快逃,说河里下了剧毒,我们百万人马就要攻城。 城中百姓一听汉蛮子在河里下了毒,顿时大乱。 天竺社会可不象大唐社会有高度的朝廷集权,他们的管理比较松散,地方有地方军队完全可以不受国王限制。 就象中原战国时的各诸候。 城里百姓乱,再加外面唐军开始攻城,表面看上去唐军阵中尘土飞杨,不知道有多少人。 虽然不相信有百万人,但十来万肯定是有的,毕竟大唐如果要来打,肯定大军。 守军将领见百姓开始围到将军府,大声喊着开城门,心中更大乱。 十万汉军再加没水可喝,这哪里能打仗,将领们一商议决定弃城。 天竺人对战争的认识相比汉人,可以说低了几个档次,他们地一场战争的认识,能不能打,全靠比较,全靠比较后能不能打来决定。 只有觉得能打,才会下决心打下去,否则就认为自己败了,这当然也是他们有退路的时候。 根本就没汉人打仗的思想,能不能打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不要打。 刚好王玄策给了他们一退路,守军将领一声令下,全军全城百姓弃城而逃。 仗还没打,就望风而逃,说起来很可笑,但在这种奇葩国度,却是经常发生的。 否则,就不可能王玄策只带着少数人就一人灭他一国了。 更奇葩的是,城中百姓还将着以往的经验,战争会马上过去,为了逃命,一路轻装,家中财物全没带走。 他们觉得,佛会保护他们的财产,汉人也不敢枪他们的,因为汉人是下等人,终究会败,他们不敢做得太绝呀。 三千骑兵在城外纵横奔跑,带起漫天飞砂,不知多少人。 王玄策一下令攻城,三千骑兵齐刷刷虎喝吼出声,前排弓箭如雨射出,后面骑兵并排前冲…… 奇迹发生了,所有攻城士兵目瞪口呆,城上竟然没发现一个士兵。 撞开大门蜂涌而进,才发现已是空城!仅有两三成的百姓没有逃或来不及逃。 范闲一得消息,和王玄策、蒋师仁都怔住…… “这什么仗?”蒋师仁一脸不解。 范闲道:“未将经历大小战无数,这样的场面第一次见!” 王玄策道:“敌畏战,这是好事!但杀我使者,这是国耻,天竺王如果没有认错,拿出诚意,我军就一直打下去!既然不能好好见天竺王,那就以这个方式见他!” 三人齐声称是! 王玄策没带过兵,不知道进城后要约束士兵,范闲故意不提,离开王玄策对三千军士不加任何约束。 没有约束就是随便怎么搞。 当兵本来就都是蛮横不讲文明,代表的就是毁灭,一进城撒开了欢的乱搞。 茶博罗城顿时成了人间地狱,街道边到处是哄枪,和当众搞女人。 看不顺眼的人就杀,杀了人还要放了火烧了他的屋。 士兵中各自吹嘘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什么,搞了多少多少,杀了多少多少……个个激动。 带兵的人都知道,任由士兵所为往往能让军队更有战力。所以对难以攻下的城,将军往往会在攻城之前,许诺攻下之后任由士兵所作所为。 这样也只是对军队声望不好。 王玄策是知道的,但他忘记了,他一心在想如何打赢。 三千士兵成了三千狂士,对战争充满莫名的渴望,总想着这种好事继续下去。 范闲本来就官少,是一个有官职的士兵,所以他喜欢让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宣言(肉)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生存文男配[快穿]
下弦美人(H)
虫族之先婚后爱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魔界受欢之叔诱(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人妻卖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