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珠宝首饰! 珍重地将这幅素描手下后,长孙无垢不着痕迹地将眼角一滴泪花拭去,心中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 纳长孙无垢入宫一事总算是告一段落,李承道便拿出精力来专心处理国事。 而过了一个多月之后,旱情也随之到来了。 不出李承道的预料,关中一带果真发生了大旱,气温格外炎热不说,而且一连两月未曾降雨,河流断流,千里荒芜,百姓们所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都因为缺水而旱死在地里,就连黄河水位都降到了史低! 这一场大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灾! 这样的一场旱灾若是放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必将会对国体造成极大的动荡,进而引发大饥荒,届时才是噩梦的开始。 大饥荒是地方府县无法应对的,灾民开始逃荒后,会对各地城县都造成冲击,光是安置灾民就能让朝廷忙的焦头烂额。 而这时候若是从其他地方调粮赈灾,那么肯定会被商人以及世家大族给狠狠敲一笔,恶意抬高粮价。 饥荒时期灾民易子而食、啃树吃土,写下来只是笔下的几个字,但是背后却是鲜血淋漓。 史上因为大饥荒,而造成百姓活不下去起义从而灭亡的王朝不在少数。 而这次旱情,也证明了李承道的抉择是多么明智! 因为李承道提前预知了旱情,并且让户部投入近百万两银子去备旱,所以各地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户部早在一月之前就完成了粮食的调动,如今地方府县的储备粮食比以往多了三成有余! 不仅如此,户部还提前派人在江南道一带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进行储备,一旦有粮食不足的情况,就马上调动到需要的地方去补充。 这么多准备,哪怕真的发生大饥荒也根本不惧! …… 太极殿。 明明旱情紧急,但是朝中官员们的脸上却并没有多少紧张之色,而是十分轻松。 “陛下所言果然非虚,黄河水清,乃大旱之兆。” 阎立德感慨道,“如今关中一带千里荒芜,所有庄稼都旱死在地,就连几条主要河道干流都断流了,此等大旱真是前所未见。” 户部尚书亦点头道:“若非陛下有先见之明,提前令户部准备抗旱,恐怕如今关中一带已经是民不聊生了,陛下圣明!” 殿内百官们纷纷是一片称颂。 这次的恭维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不是李承道坚持调粮备旱,那么后果简直不能想象。 听到殿内文臣武将们的恭维声,李承道却没任何自得之色,他明白虽然做足了准备,但是百姓们的日子依旧是不好过的。 “现在赈灾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各地发布通告没有,一定不能让百姓产生恐慌,要将朝廷的底气给彰显出来。” 李承道朝户部尚书问道。 备旱的事情由户部来负责,也只有户部有这个能力进行统筹调动了。 户部尚书自信一笑,说道:“请陛下放心,各府县粮草充足,只要打开官仓给百姓们一看,他们便放心了,此番臣等可是做足了准备,定不会让任何一人饿死!” 身为户部尚书的他深知自己做出的准备有多么充足,所以有这个底气做出这个保证! “很好,此番旱情渡过后,你们户部当居首功!” 李承道这才露出了一丝笑意,开口说道,户部为了调粮备旱属实是废了很大力气。 “谢陛下!” 户部尚书躬身谢恩道,户部官员们皆是满脸喜色。 讨论完旱情一事,又追进了后续的安排后,李承道便宣布退朝了,返回御书房。 “旱情得治,朕总算是放心了。” 回到御书房后,李承道从宫女手中接过一碗冰镇绿豆汤饮了一口,然后对长孙无忌等人笑道,同时吩咐宫女给他们给端上绿豆汤解暑。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纷纷谢恩,并没有客气接过来便喝了,因为近来天气实在是太热。 只有贾诩端着碗没有饮,面有沉思之色。 “文和你怎么了,这绿豆汤不合你口味?” 李承道见状笑道。 贾诩稍作犹豫,将碗放下,然后拱手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贾诩开口,引来了众人的目光。 李承道也有些不解,有事为何不在刚刚朝会时上奏?不过他还是道:“说吧,什么事。” 贾诩眼帘低垂,沉声道:“近来有谣言四起,说此番大旱乃天降灾祸,是因为陛下德不配位、强行登基而招致上天的惩罚。” 此言一出,满室皆静。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天子无德,降灾于民 贾诩的话,令整个御书房都安静了下来。 那个正准备把绿豆汤端给魏征的宫女更是惊得手一抖,手中那产自景德镇的瓷碗直接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这名宫女吓得花容失色,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不住叩首,浑身瑟瑟发抖。 “不长眼的东西!” 高怀大怒,正要上前打骂。 李承道摆了摆手,淡淡道:“不碍事,你们都先退下吧,不许责难她。” “是,陛下。” 对于李承道的话,高怀自然不敢违背,躬身一礼后便退下了,那名宫女也跟着退了下去。 御书房里便只剩下了长孙无忌贾诩等心腹大臣。 “这些谣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李承道将碗随手放在桌子上,神色平静地问道。 贾诩微微低头,回答道:“就在近几日,是臣散出去的暗影卫传回来的消息。” 贾诩说完后,长孙无忌眉头紧皱,道:“陛下,此事必须要严查!散播这些谣言者居心回测,欲动摇我大唐国之安稳!” 身为顶尖智囊,他一眼就能看出此事背后蕴藏的凶险。 民众们都是迷信的,此番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即便朝廷做好了应对准备,但是百姓们难免还是会受到影响、蒙受损失。 这时候忽然有人蹦出来说这是天降灾祸,并且把责任都推到当今天子的身上,很容易就会将百姓们不满的情绪引导向李承道。 身为君主,最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若是百姓们都认定旱灾是因为李承道得位不正而导致的,那么久很麻烦了。 “散播这些谣言的人真是该死!” 一向稳重的魏征居然也难得发火了,脸色十分难看。 李承道拿尽百万两白银为百姓们保了一份平安,令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没有发生易子而食、尸横遍野的惨剧,光这一点便称得上是圣明之君! 然而这样的举动不但没有换来赞誉,反而换来的是诋毁! “请陛下放心,此事臣已命暗影卫去彻查,不管用什么手段,必会查的清清楚楚!” 贾诩咬牙切齿地说道,他心里也极为不爽。 房里众人个个气愤不已,反而是身为被诋毁者的李承道神色淡然,不以为意。 “陛下,要不要下令严禁此类谣言的传播,将讨论者全部抓起来治罪?这样定能找到传播的源头。” 杜如晦提议道。 然而李承道却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必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朕自问所行之事无愧于百姓,何必在意这些谣言?” “百姓们都是盲从的,用严行阻止谣言传播,只会适得其反,静观其变就可以。” 李承道看得很开,要是放在以前他可能会感到愤怒,但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已经能做到冷眼看待了。 “陛下仁德。” 听到李承道的话,众人叹服不已,纷纷躬身下拜。 …… 关于旱灾是因为李承道得位不正,才天降灾祸的谣言传得很快,一时之间谣言四起。 虽然朝廷对这次旱灾应对很充分,让百姓们免于饿死,但发生旱灾受到最直接损失的还是百姓,所以有所怨气是正常的。 因此这种谣言传开后,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赞成。 “这次旱灾简直前所未有,肯定是上天降给我大唐的惩罚!” “自古黄河水清出圣人,这次黄河水清为何天降旱灾?难道真是天子不得上天认可么……” “你们都在放屁!往年旱灾哪次不死个数十万人,这次大旱陛下及时安排朝廷赈灾,才让我们这些百姓能活命,不然你哪里还能在这里说这些瞎话!” “没错,若是陛下这种圣君都不得上天认可,那这老天爷真是瞎了眼!” “陛下才登基一年多就遭受如此大旱,要不是上天降怒,怎么会这般巧合。” “看来是天子身上杀孽过重,引得老天爷不满啊……” …… 诸如此类的谣言四处而起,虽然有很多百姓支持相信李承道,但是盲从的百姓更多,一时之间这种危险的渔轮占了上风,各处都在传“天子无德,降灾于民”。 因为李承道的吩咐,朝廷方面只是辟谣,但是并没有采取什么严厉的手段制止谣言传播,所以导致越传越烈。 另外一边,贾诩则是亲命暗影卫去彻查谣言一事,最终被他找出了谣言的源头。 竟然是几个粮商私下散播出去的谣言,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李承道此番让朝廷赈灾,强行介入,宏观调控粮价,确保粮价不会飙升,这种举动无疑触犯了粮商的利益。 因此为了报复,这几个粮商才含恨编造了这种谣言传播出去,用来诋毁李承道。 本来只是想解解气,没想到这谣言居然传的这么广,还让那么多人相信了,闹得太大了。 他们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可还是小看了贾诩以及暗影卫的手段。 此番贾诩没有请示李承道,直接将这几个粮商给抓了起来,全部抄家灭族,尽显一代毒士的狠辣手段。 可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谣言的传播,令他很是恼火。 御书房。 “陛下,臣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贾诩跪在李承道的龙案前,一脸自责地说道,查明了源头却无法阻止谣言,在他看来这是他的过错。 李承道正在处理政务,闻言淡淡一笑道:“起来吧,堂堂门下侍中这么跪着像什么样子,下面爱怎么传就怎么传好了,你觉得朕是在意这些事情的人么?” “朕给你留了碗冰镇绿豆汤,喝了吧。” 听到李承道的话,贾诩顿时鼻子一酸,他强忍着心中的感动,起身端起那碗绿豆汤,一饮而尽。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旱灾之后又来蝗灾! 清礼宫。 今日长郑苒、长孙云露还有呼延热娜皆聚于此。 长孙无垢入宫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日了,可能是因为年长成熟的关系,她入宫之后人缘意外的很好,与各宫后妃之间的关系都很和谐。 而郑苒和呼延热娜更是经常来她的清礼宫做客。 宫中花园里,阳光明媚彩蝶纷飞,花园中一片花团锦簇。 长孙无垢正在凉亭中作画,而郑苒则是作为她的模特坐在那里,呼延热娜、长孙云露两女在一旁看着。 “好了。” 长孙无垢放下手中画笔,然后嫣然一笑道。 三女闻言顿时便凑了过来,只见长孙无垢这幅素描画画的十分出色,把郑苒的容貌画得栩栩如生,比之前的水准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倍。 “长孙姐姐,你画得可真好。” 看着手中的这份素描画,郑苒简直爱不释手,开口称赞道。 “为什么我就是学不会呢?” 呼延热娜长长地叹了口气,俏脸上满是沮丧之色。 她之前也尝试学过素描,可是她画得比长孙无垢当初首次画得还不如,太惨不忍睹了。 长孙云露闻言笑道:“人各有异,呼延修仪你擅长骑射,这些可是后宫所有妃子里面独一份,为何要执着于画画呢。” 呼延热娜趴在石桌上面,完美的身材曲线展露无遗,说道:“因为我想学好了素描,也让陛下去赠一首诗给我啊,啊啊啊羡慕死了。” 提到此事,长孙云露和郑苒都有些哑然。 “陛下真是喜欢姐姐你呢,亲自作了一首诗赞颂姐姐你的美貌。” 郑苒小脸上满是羡慕之色,李承道赠长孙无垢一首诗的是,后宫妃子们都知道了,而且对此无不羡慕。 在她们看来,这首诗词胜过任何恩宠和宝物。 长孙无垢玉面微红,道:“贵妃娘娘过誉了,妾身现在已经不复年轻,贵妃娘娘却正值青春,再长几年必能得陛下独宠。” “话是这么说啦……但长孙姐姐不用叫我贵妃娘娘这种生分的称呼的,唤我妹妹就好。” 郑苒心中微喜,对长孙无垢道。 郑苒的性子柔和善良,与长孙无垢很是相近,虽然后宫中她的地位最高,但是她并无任何倨傲,反而因为年纪最小,对任何妃子都很是谦逊。 也因此,后妃们都把她当做半个妹妹看待。 长孙云露见到长孙无垢和郑苒相处的这么好,心中也是高兴,不过她看向了外面热烈的阳光后,不禁叹了口气,道:“已经连续四个月未下雨了,近来关中一带大旱,也不知情况如何。” 长孙无垢想了想说道:“我听兄长说了,陛下早在大旱之前就做出了抗旱赈灾的准备,所以这次旱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制,云露你大可放心。” 提到国事,话题不免有些沉重,郑苒小心地说道:“可是近来我侍奉姑母的时候,姑母的心情很不好,都气病了,听姑母说民间都在传是陛下德不配位,所以天降旱灾……” “简直一派胡言!” 长孙云露玉面一下子就寒了下来,“历代旱灾哪次不是饿死几万甚至上十万百姓,此番陛下赈灾及时才致使百姓饿死之人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等英明的君主会是德不配位?” “传这些谣言的人,其心可诛!” 郑苒、长孙无垢都深以为然,呼延热娜不知情况,也不好评价,但是她总觉得气氛很不好。 她无意中看向凉亭外,眼睛顿时一亮,惊喜道:“陛下?” 一句话,将长孙无垢、郑苒还有长孙云露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只见李承道在太监的陪伴下,正朝凉亭这边走来。 “参见陛下。” 四位妃子纷纷起身行礼。 “起来吧,朕就说你们宫内怎么都无人,没想到都在观音婢你这里。” 李承道走入凉亭中坐下,淡淡笑道。 他拿起桌上的素描画看了一眼,认出了这是长孙无垢的手法,不禁讶异道:“观音婢你的画作倒是出色了很多。” “陛下谬赞了。” 长孙无垢微微一笑,柔和地说道。 “陛下今日怎么有闲情过来了,不需要处理政务吗?” 郑苒给李承道斟了一杯茶,好奇地问道。 李承道捏了捏她白皙的脸颊,没好气地说道:“朕又不是铁打的,整日都呆在御书房,你是想让朕累死不成。” “抱、抱歉,是臣妾失言了……” 郑苒大窘,红着脸说道。 长孙云露一直在观察李承道,看见他比以往要消瘦些许的面庞,心中不禁有些心疼,忍不住问道:“陛下,谣言一事……是真的吗?现在的旱情……” 长孙无垢闻言不禁吓了一跳,后宫是不准干政的,长孙云露这话已经是越界了。 然而李承道却不以为意,淡淡说道:“谣言不足恤,朕从未将其放在心上,只是目前旱情尚未结束,蝗灾又爆发了,让朕有些忧心而已。” “蝗灾?” 众女闻言都大吃一惊。 在古代,蝗灾和旱灾、水患、地震并称为四大天灾,往往旱灾和饥荒是伴随而来的,没想到如今又发生了蝗灾,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此乃国事,有朕忧心就好,你们不必操心。” 李承道见到她们几人脸上的神色,不禁笑着安慰道。 长孙无垢心中一叹,看向李承道的目光中有心疼之色,身为大唐的君王,他身上的责任和承担的压力实在是太重了。 就在这时候,一名太监匆匆来到了凉亭外,躬身禀报道:“陛下,岳将军已经返回长安,欲求见陛下。”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帝王之先河 得知岳飞返回长安的消息后,李承道便直接离开清礼宫,前往御书房。 等他到达御书房,岳飞已经在御书房等候了。 将近四个多月没见,岳飞看起来要比以前黝黑消瘦了许多,仿佛换了一个人一样。 出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要远航至吕宋那种遥远的海外之地,更是辛苦。 “末将,参加陛下!” 见到李承道后,岳飞当即便下跪道。 “鹏举快快起来。” 李承道直接上前去将岳飞给扶了起来,忍住心中的激动之意,笑道:“鹏举此番远航归来真是辛苦了,今晚朕定要给你摆一次大大的庆功宴!”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岳飞的脸上却并无任何喜色,神色依旧沉重,他再一次跪了下去,深深低头道:“末将无能,未能完成陛下的任务。” “什么?” 李承道微微一怔,有些不太明白岳飞这话的意思。 岳飞满面愧色,再次道:“陛下让末将所寻找的那三种作物,末将找遍了整个吕宋也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一种名为甘蕉的果子,是末将无能,请陛下责罚!” 甘蕉,也就是香蕉。 岳飞的回答,令李承道心中剧震,番薯、玉米、土豆一样也没有找到,这怎么可能?! 以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御用兵王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将军夫夫闹离婚
祸国妖姬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我以力服仙
她太投入(骨科gl)
左拥右抱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