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序小说

霜序小说> 盖世双谐 > 第119章

第119章

?” 长孙无忌抬起头,有些好奇地问道。 贾诩揉了揉发红的鼻子,嘀咕道:“没什么,只是感觉好像被谁惦记上了……” .. 第一百六十章 郑观音物色女子充实后宫 李承道虽然很想甩开内务局,但是在郑观音来了之后,他便真正陷入绝望了。 一连好几天他都被强行押在内务局,被那些小宫女们借着测量尺寸的借口红着脸肆意揩油,简直生不如死。 关键是他还没法逃,因为郑观音一直都在旁边看着,似乎很喜欢欣赏李承道穿上各种规格的帝王服饰的模样。 不过看着李承道那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她到底还是心疼了,和内务局商量着先做几套登基大典需要穿着的服饰,其余的等以后慢慢再做。 对此内务局的人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他们也不能真的因为制作帝王衮冕的事情一直押着李承道不放。 李承道现在可是即将登基的新帝,需要他忙碌的事情还真不少。 李渊反正是快活了,将所有国事全部甩给李承道后,就开始好好养老了。 忙活了好几天,用于登基时穿着的第一套龙袍终于做好了。 内务局里,李承道抬起双手,在宫女们的小心侍奉下,将一件又一件明黄色的华贵衣衫穿在身上。 在大唐以前,玄黑色才是帝王之色,历代帝王的龙袍都是黑色。 黑者庄重肃穆,不怒自厉,慑威服远。 “黄”通“皇”,又与金色相近,但尊贵而不张扬,正合帝王之风。 “武德令”规定,明黄色是帝王之色,唯有皇帝可以使用,而淡黄色是储君可用,其余的人若是用这两种颜色,罪同谋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 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代遗制,故称龙袍法服。 龙袍的规格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袍上绣有龙形图案,所以衮服也称龙袍、龙衮。 龙袍上绣有九头进龙,胸前、背后各一条,左右两肩各一条,前后膝盖处各两条,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至于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并且还是九条五爪金龙,是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又名“九五至尊”。 正所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龙袍里三层外两层,穿起来很是复杂,花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李承道才算穿戴整齐,最后将才将通天冠给带上。 到此,一身帝王衮冕才真的穿好了。 “哇……” 一名宫女看到李承道穿戴整齐的模样之后,忍不住捂着嘴惊呼了一声,满眼都是震惊之色。 而在场的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只见李承道一身明黄色的团龙衮冕,头顶通天冠,面如冠玉,剑眉星目,俊朗非凡,整个人有种说不出来的、令人感到心折的气度。 站在他的面前,就有一种想要跪拜的冲动! “承道,换好了么?让为娘看看……” 郑观音也走进了内室,她在见到李承道后亦是微微一呆。 因为前后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回过神来后,郑观音走到李承道的身边,伸手摸着他的脸颊,两行泪水不禁流了下来,哽咽道:“你父王若是能看见你现在的样子,一定会很高兴的。” “母妃。” 李承道搀扶着郑观音,知道她又想起了他那个便宜老爹李建成,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郑观音只是看见李承道和李建成那七分相似的模样所以触景生情而已,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将心里那些许哀伤给赶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我皇儿长得如此英武俊秀,不知道哪家的女儿会那么好运,能被我家皇儿看上。” 郑观音帮李承道正了正衣领,然后笑着说道。 此言一出,屋内的小宫女们都是面色一红,站直了身体,偷偷瞄向了李承道。 李承道的样貌可以说是极好,再加上尊贵无比的身份和少年英雄的功绩,说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人也不为过。 没看见哪怕是经历了数任皇帝丈夫、眼光极高的萧皇后,也感慨若是年轻个十几岁,会毫不犹豫地去争一争李承道的后妃之位么。 “咳……母亲说到哪里去了,孩儿现在还不想成婚。” 李承道神色有些尴尬地说道。 此言一出,原本笑意盈盈的郑观音却马上板起了脸,训斥道:“胡说八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你是帝王,为了国祚考虑也需要娶妻生子立太子,怎么可说这种胡话?” “别的孩子如你这般年龄,妾室都纳了好几房了!” “未复位之前你不娶妻为娘不怪你,但是如今都要登基了,岂能不纳后宫?” “等登基大典一过,为娘马上帮你物色好人家的女子,此事你不得推辞,否则我就去你皇祖父那里告状去,让你皇祖父来亲自跟你说。” 郑观音不容置疑地说道,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李承道顿觉无语,的确,在古代十七岁的年纪娶妻生子很正常,但是由于有现代人的观念,所以他并不着急。 只是他登基成为皇帝了若是再不娶妻,恐怕朝中大臣都会上书谏言,皇帝无后可是影响国家稳定的大事。 想了想后,李承道也只好不说什么了,反正任由母妃张罗便是。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承道登基,大唐帝王!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举办李承道登基大典的日子也随之到来。 新君即位大典,整个长安城的防卫力量都增强了许多,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禁卫军。 以往街上还有一些闹事的混混,但是在这个时间段绝对没有人胆敢惹是生非,否则禁卫军可不是放在那里的摆设。 因此哪怕长安城的人流量比以往多了一倍有余,但是治安却是前所未有的好。 长安城内来来往往的行人都面有兴奋和期待之色,明显十分期待今天李承道的登基大典。 …… 皇宫。 早在天刚蒙蒙亮时,李承道便在宗府老人的带领下,一起前去李氏祖庙。 祖庙唯有皇室成员有资格进入,只不过如今李渊的子嗣死的只剩下李承道一人了,所以来祖庙的都是一些旁系的皇室成员,对于李承道来说全部都是生面孔。 李渊早已到了祖庙外等候了,见到李承道过来之后,他笑着说道:“承道,这是你的两位族叔,你过来见礼。” 李渊拉着自己身边两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对李承道说道。 听到李渊的话,李承道顿时将目光投了过去,然后没有犹豫,直接行礼道:“见过两位族叔。” 从李渊对他们两人的态度,李承道便已经猜出这两人的身份了。 那边是李孝恭以及李道宗! 这两人皆是不逊色于李靖的名将,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皆是宗室成员。 这两人皆领兵在外,镇守大唐的边关,他们两人是绝对忠于李渊的,就连李世民也无法调动他们,他们也不愿参与到皇室争端里面去。 若非如此,李世民早就将他们两人调动起来去对付李承道了。 对于这两位极受李渊信任,且同为宗室成员的长辈兼名将,李承道自然不会摆什么架子,持晚辈礼问好。 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也是头一次见到李承道,见李承道都已经身为即将登基的储君还依旧如此谦逊,顿时对李承道的感官大好。 “参见太孙殿下。” 李孝恭和李道宗对李承道回礼道。 李承道对他们行礼是因为他们是宗室长辈,但从另方面来说,他们也是臣子,礼数是不能废的。 攀谈了几句之后,双方便熟悉了。 “孝恭、道宗啊,承道尚且年轻,他即位后你们要多多辅佐他,使我大唐更加富强。” 李渊语重心长地对李孝恭二人说道。 李承道闻言心中微微有些感动,李渊这话隐藏的意思就是让李孝恭二人从此效忠于他这个新君,等同于把自己手上仅剩的几位能臣都给了他。 “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为殿下、为大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孝恭和李道宗正色回答道。 李渊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然后对李承道说道:“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进祖庙吧。” 说完后,便带头走入了祖庙。 在祖庙的祭祀仪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由李渊来告祭祖宗,大意就是他年事已高,已经不能领导整个大唐,宣布退位并且将王位传给李承道,日后李承道一脉,才是李氏宗族的本家。 第二个步骤,宗正和族老会宣读李承道的种种功绩以及才能,在祖宗面前,确立李承道这位继承者的正统身份。 除此之外,则是将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李世民等人的灵位送入祖庙。 就这样,在众多李氏宗族成员的见证下,李渊正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承道。 紧接着便轮到了李承道在祖宗灵位面前进行叩拜。 这个礼数完成之后,就意味着李唐氏宗族内部已经确立了李承道的「新君」身份——真正意义上说,此时李承道已经是大唐的皇帝了。 至于朝廷设办的登基仪式,那只是面向臣民的。 这不,待等李承道礼成之后,所有宗族成员,包括在旁的李孝恭李道宗两人,纷纷叩地拜见新君。 只是登基仪式到此还并没有结束,登基大典分为两次,一次是面向宗室成员的,也就是在祖庙祭祖,仪式并不复杂。 而另外一次要面向天下百姓臣民的,这个则要复杂繁重的多。 这个登基仪式,是由朝廷操办的,此时亦礼部为首的官员们,已经前往长安内城外各处神庙祈福,随后准备登基、祭天之事。 李承道返回东宫后,脱下身上的太子衣袍,换上了内造局特地为他裁制的那身崭新的龙袍。 不得不说,看着铜镜中身穿明黄色尊贵龙袍的自己,李承道感触颇深。 曾几何时刚刚穿越过来,就遭遇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性命都危在旦夕,而时过境迁,如今李世民已经化为棺中尸骨,而他却成了大唐的新君。 “陛下,不可误了吉时。” 见李承道站在铜镜前发呆,大太监在旁小声催促道。 李承道点点头,在最后看了一眼自己脱下来的太子衣袍后,转身走出了东宫。 待等他一行人来到宫门内的广场时,贾诩、长孙无忌等臣子,还有岳飞、薛万彻、冯立等心腹武将领着诸多禁卫在那里列队整齐,等候着李承道的到来。 见到李承道穿着龙袍、不怒自威的模样,贾诩等人都是眼睛一亮。 现在的李承道,有着真正的帝王威严! “起驾吧。” 李承道淡淡说道。 然后他与李渊在宫门外乘上王辇,在许许多多禁卫军的保护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的天坛。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君即位,年号昭武!吾皇万岁! 李承道一行人离开皇宫之后,浩大的依仗队伍便沿着长安城的官道,一路朝着城外天坛行去。 需要经过的道路早就被禁卫军清干净了、并且封闭街道。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许许多的城内百姓围观。 这些百姓的脸上带着无与伦比的激动之意,他们每个人看向坐在皇辇中的李承道,脸上带着由衷的狂热与恭敬! 这位击溃突厥,横扫大漠,封狼居胥的大唐皇太孙,便是他们的新君! 临近城外天坛时,礼部尚书携百官过来迎接。 “参见陛下、参见太孙殿下。” 礼部尚书携百官,行大礼参拜。 李承道现在对外尚且未完成登基仪式,所以对外的身份仍然是太孙。 这些官员们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倦之意,但是这也难怪,他们代替李承道在城内大大小小的神庙进行参拜,可谓是极为辛苦。 李承道心里难免有些过意不去,不由得开口勉慰了一句:“各位大人辛苦了。” 听到李承道的这句话,礼部尚书等众多官员们顿时打起了精神。 太孙殿下的一句话,远比任何提神的药物都要有效! “臣等不辛苦,请陛下和殿下登坛。” 礼部尚书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天坛祭天,是针对臣民的,因此由礼部主持而非宗府。 总的来说,祭天与祭祖的步骤差不多,只不过贡品不同。 “嗯。” 李承道点点头,然后由礼部尚书带领,与李渊一起在无数长安百姓的围观下,登上了天坛。 天坛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丰盛的祭品,同时还有一只熊熊燃烧着大火的青铜大鼎。 新君即位,需要对上天进行三拜九叩,同时念祷告词,然后由李渊亲手为李承道披上帝王衮冕的外袍,戴上通天冠。 这会儿,只要天象别突然出现电闪雷鸣之类的坏天气,大抵就“代表”上苍接受了这件事,认可了李承道这位大唐的新君。 然后礼部的官员向上苍献上贡品,之后李承道就可以接受万民的朝拜,真真正正地继承皇位,成为大唐的君王。 若这会儿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那乐子可就大了。 在此期间,李承道对此心中或多或少是有些忐忑的。 虽然他很清楚,所谓的天象不过是自然现象,可架不住底下的臣民不懂啊,要这会儿真来个电闪雷鸣、倾盆暴雨,就算他功绩卓著,底下的臣民也会疑神疑鬼,认为是上苍发怒,不认可这位新君。 不过话说回来,李承道的运气还真不错,天空依旧是晴空万里,并无什么恶兆,当然,也没有什么天降祥瑞什么的。 不过这不要紧,毕竟祥瑞这种东西,是可以人为伪造的。 比方说拿个不常见的鸵鸟蛋装成凤凰诞子;或者刻个「太孙正统」之类的碑石,提前埋进土里之后再故意叫百姓去挖出来,就说是天意等等。 总而言之,这种事礼部之后会慢慢操作,务必尽可能地让全部的国人都相信,新君是一位受到上苍庇佑的贤明君主,必定能带领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总之,只要过了祭天时的天象这一关,并且在新君继位的这一年里,别频繁天灾人祸,其他问题都不大。 而在完成繁琐的祭祀后,礼部尚书将一篇祷词递给了李承道,就是让他照着这上面念。 这份祷词,其实就是登基后的演讲词。 简单地说,大抵就是祷告上苍,旧君退位,由我新君李承道继位,并且,我大唐依旧会年年供奉上苍,希望上苍继续庇护大唐,使风调雨顺、无有天灾人祸云云。 念完之后,李承道就正式登基,成为大唐新帝! 但是李承道在看完这片祭文之后,却根本没有照着上面的念,直接将他丢入了炉鼎之中。 “殿下,这……” 礼部尚书大吃一惊,李承道这是要做什么? 然而李渊却对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言,然后自己稍稍落在李承道身后,将显位让给李承道。 李承道将目光投向台下万万长安城百姓,而所有百姓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有狂热,有兴奋,有激动,有期盼…… 这就是受到万众瞩目的感受! “诸位大唐的百姓……” 李承道望着无数百姓,正色开口道。 “这一年多的时间来,我大唐屡遭祸患,突厥围城之祸,秦王内乱之祸,吐蕃入侵之祸,高句丽犯境之祸……这是我大唐多灾多难的一年。” “在朕继承大统之际,仍有无数将士在边关与异族奋力厮杀,仍有百姓在遭受蛮夷之祸,这令朕感到无比的心痛,亦觉得自己无能!” “是朕无能,不能让大唐变得强大,所以边境异族才敢如此放肆!但是——” 李承道蓦然收声,抬头环顾全场,口中的言语铿锵有力。 “朕既然即位,那么当带领大唐更加富强,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谁都不敢来犯的地步!” “蛮夷不足恤、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朕必将会把大唐打造成万世盛唐!将所有敢于来犯之敌一一踏碎!让他们在地狱里后悔与我大唐为敌!” “让大唐——成为每一位子民的骄傲!” 李承道的语气里带着无与伦比的铁血杀伐之气,帝王之威笼罩全场,令无数百姓们都感到热血沸腾! 即便是贾诩、岳飞等人,亦感到由衷的震撼。 这就是他们大唐的新君! 礼部尚书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后,连忙高声唱道:“臣民叩拜!!” 顿时间,天坛上下的朝中百官,以及城内民众,此刻纷纷叩地纳拜!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万人齐拜! 李承道目视着天坛底下如潮水般的臣民,心中俨然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太孙终究是太孙,哪怕总

相关推荐: 老师,喘给我听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她太投入(骨科gl)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赘婿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偏执狂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