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布阵,此为武举六艺。” “成绩优异者,可直入军中担任军职,同样设立状元、榜眼、探花头衔。” 他对武举的考试内容稍有改动,但是大致还是属于这个范畴内的。 听到李承道的回答,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若是有武举的话,那么武人也多了一条晋升的途径。 虽说本朝是文武并举,但是自古以来军人想要晋升无不需要经历厮杀、获取大量战功才行,比文人要难了不知道多少。 李承道设立武举,无疑是给底层武官晋升多增加了一条路。 “善。” 长孙无忌点头,其余众人也没有异议。 …… 武举一事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但是会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对于这一次会试,无数士子都饱含信心,全都坚定了信念要取得一次好成绩。 此番会试李承道亲自关注,而且亲自出卷,这样的噱头吸引了很多对有会试资格,但是却对会试心灰意冷的士子们重新前来参加,因此人数一下子暴涨。 将近三千名考生,可见对于这一次会试的热切。 李承道以雷霆手段灭杀了七大门阀,将他整顿科举的信心展露无遗,因此士子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李承道。 今年的会试,比往年都更加有活力、也更加热烈。 …… 贡院龙门前。 考生需要经过一道红色的朱门方能进入考场,这道朱门也被考生们称之为龙门。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跃龙门便化龙。 穿过龙门考完试,榜上有名后便真正是风云际会化龙之时! 在贡院外,十几名暗影卫正主持着搜查一事,在这些暗影卫冷漠的目光下,众多士子们都有些紧张,但是同时也安心了许多。 “暗影卫监考,看来此番考试是真的公平了。” 王学林不禁感慨道。 乐徐眼神坚定,说道:“我相信那位陛下,此番我定要取得一番功名!” “哈哈!我可不会让着你!” 王学林大笑着说道,然后两人相互勉励了一番,便一起走入了龙门…… 等卯时过后,这一场考试才真正开始了。 暗影卫们将装着试卷的试卷袋发给每一名士子,然后在考场周围站着开始监视了起来。 暗影卫是何等精锐,用来监考完全是大材小用,任何小动作都别想逃过他们的目光。 乐徐拿到试卷后,迫不及待地先打开乙卷看了起来,其他很多考生都和他差不多的举动。 因为乙卷乃是当今陛下所拟定的试卷,因此大多士子们都想先看看这份乙卷的风采。 然而当他们看完上面的题目之后,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这就是陛下出的题?” 咽了咽唾沫,乐徐有些后悔选择乙卷了,因为他感觉,这份乙卷的第一题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会试考场内那些考子,原本因为“陛下亲自草拟考题”这个噱头而选择了乙卷,结果第一题,就给了他们迎面一记重击,纵使是熟读刑律的学子,亦被这一重击击地眼冒金星。 第一题都这样了,后面的还得了? 于是乎,一小部分考子悄悄将乙卷放回了纸袋,并抽出甲卷继续答题。 当然,也有些不信邪的考子出于性格的倔强,硬着头皮继续答题。 就比如王学林。 不得不说,王学林的才智确实没啥可说的,哪怕是首次遇到这种陌生的题目,他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后,亦推断出了“那名云游僧乃是窃贼”的真相,将答案以及推断依据写在纸上。 结果写完后他才幡然醒悟,他又不考刑司,答这个做什么? 不过即便如此,王学林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接下来的题目,因为他天生跳脱的性子,所以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 看了一会儿题目后,他刷刷地开始写了起来。 ……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审阅科举考卷 考试一连三日的时间,这三日时间对于众多考子而言都可谓是煎熬。 甲乙两份答卷,大部分考子们虽然很想答李承道所出的那一份乙卷,但是奈何乙卷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甲卷。 但是仍有自诩心思聪颖、倔强者,在答完甲卷之后,并没有急着交卷,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乙卷上面,想要尝试着挑战。 这样的士子,还不在少数。 以至于三日之后,有不少士子在交卷时都挂着黑眼圈,双目发直,嘴里喃喃念叨着“九两十三钱”“凶手是某某”之类的话。 乐徐与王学林两人各自交卷后,也先后出了龙门。 两人一照面,见到对方脸上挂着的黑眼圈,彼此都是一愣,然后一齐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就知道,以你的个性肯定是要挑战一番的,甲乙两卷都做了?” 王学林忍住笑说道。 乐徐耸了耸肩膀,说道:“都做了,你不也是一样么?” “好好好,咱们来对对答案。” 王学林笑着说道,拉着乐徐跑到茶楼去找个位置对答案了。 其实不只是他们,事实上其余考子此时也聚拢在一起探讨。 因为甲卷没什么可讨论的,无非就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陈年老题,当今陛下所草拟的这份乙卷却是不得了,不知有多少自诩才学过人、聪颖无二的考子想破头都想不出来,最终为了仕途着想,只能违心地改答甲卷。 只不过,在考场上知难而退选择甲卷答题,却丝毫不影响这些士子们在场外探讨那份乙卷的热情。 然而可恶的是,拥有答案的礼部拒绝在成绩出来前透露答案,说是陛下的旨意,以至于到最后,就连长安的百姓和官员都对这份乙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甚至于有些官员亦聚起一起探讨。 在此期间,也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比如说,刑部尚书在看到乙卷上(云游僧)的那题后,便惊呼道:这县令大才,足可以顶替我的职位! 而户部尚书在看到数算类的某一买卖大题后,亦在目瞪口呆之余,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户部尚书,却未曾考虑利益最大化,连这种市井商贾都知晓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对此,长安的百姓颇有兴趣、用看热闹的心态看待这件事,将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固然,连饱读诗书的士子与朝廷官员都答不上来的乙卷,百姓们自然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 咱们这些百姓答不上来,可你们这些学子甚至朝廷官员,不也一样答不上来么?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当今圣上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啊。,出的题目难倒了无数官员士子! 但是,长安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 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都要落榜?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负责统领六部的尚书令魏征哭笑不得,只能让杜如晦亲自出面给出解释。 因为往年的会试,评分标准大致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所谓的分数,其实批卷官的主观占到极大的比重。 打个比方说,一篇士子的文章,倘若那名士子的字体或者遣词用语让批卷官不爽,后者总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漏洞,判你一个低分。 正因为这样,某些聪颖或者狡猾的考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颂德国家、颂德天子、颂德朝廷,说白了就是一个劲地在文章里拍马屁。 遇到这种文章,批卷官就不好随意扣分了——人家颂德国家、颂德天子,明摆着是个忠孝之人,你给一个低分,你还想不想混了? 然而,这就导致会试场上的文章十篇有九篇是毫无营养的马屁文,长此以往,这是不利于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并非是所有的考子都热衷于拍马奉承,此番考生寒门士子占了很多,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但归根到底,批卷官在批卷时的主观性,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 而李承道的这份乙卷,却清清楚楚地制定了评分标准,不能说取缔了批卷官的主观性,至少将这方面因素减到了最低,可以说是相对地做到了公平,评分标准一目了然。 即甲卷一个榜,乙卷一个榜,彼此间的成绩差异并无关联。 杜如晦代表礼部出面正式做出解释后,那些抗议的学子们纷纷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甲卷的学子成绩影响到他们这些乙卷的学子,毕竟今年的会试,明显是甲卷简单而乙卷难度偏高,倘若混在一起评定成绩,那他们这些选择答题乙卷的学子,不知要被甲卷学子甩到几条街后,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而如今礼部布告了这件事,他们满意地回去了,静静地等待公布成绩的日子。 而谁也不知道的是,甲乙双榜的成绩已经率先呈到御书房,被李承道先行过目。 皇宫,御书房。 “这……” 李承道看了看甲榜的名单,又看了看乙榜的名单,一时之间直接愣住了。 .. 第二百章 殿前面圣,光宗耀祖 甲乙两份榜单上的排名,着实让李承道有些讶异。 “甲榜第一名乐徐,第二名王学林,乙榜第一名王学林,第二名乐徐?” 李承道开口说道,脸上满是古怪之色。 听到他的话后,御书房里的其他臣子们也大为惊奇,凑过来看这份榜单。 看到两份榜单上排在头几位的名字后,贾诩不由得笑道:“我就知道,这个王学林是个可造之材,请陛下准他入臣的门下省。” “这个乐徐也不差,看来这次会试倒真筛选出了两名人才。” 长孙无忌亦笑道,乐徐原本就是他一开始看好的考子。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两人相互占据了甲乙两榜的第一第二名,着实是难得的人才。 纵然是李承道也对这两人升起了不小的兴趣,因为乙榜试卷的难度他是知道的,而这个王学林和乐徐分别拿了61、59的分数,实在是极为难得,称得上是才智过人。 而乙榜第三名才不过是42分,后面的更低。 不过更让李承道感到欣慰的是,此番双榜榜单终于有了极大的变化,一改往日被世家子弟占据了九成名额的局面,榜上出自寒门的考子占据了七成之多,而剩下的则是一些中小世家的考子,也都是凭借真材实料考上的。 此番上榜的考生共有三百余名,比上一次要多了四倍。 如此这般下去,能够通过会试而筛选出来的人才将大大增加,朝廷里也能少去众多尸位素餐之辈。 …… 甲乙双榜单的成绩出了之后,在长安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尤其是乙榜榜单,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在成绩还未公布时便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测。 因为此番乙卷是李承道所出的考卷,而且难度又如此之大,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但甲乙双榜成绩出了后,无数考子都震惊了。 “这、这乐徐和王学林是何人?居然分别占据了甲乙双榜的一二名?” “为何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二人的名字?” “此番陛下整顿科考,将世家大族把持的科考还给了天下士子,肯定有很多了不得的人才冒出来了。” “没错,此番榜单上有很多人不也是寒门子弟么?如今总算是出头了。” “这一切都要多亏了陛下英明,可惜此番我文运不济,未能在乙榜上有名,真是可惜了,若是我选择甲榜的话,取前十不难。” “阁下这是什么意思?你乙榜未能有名就能取甲榜前十?未免也太看不起我甲榜考子了!” “这位兄台此言差矣,乙榜难度明显要比甲榜高嘛!” “你这话真是岂有此理!” …… 就在放榜的龙门之前,考子们就甲乙两榜之事吵了起来。 这般争吵很快就扩大了,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因为乙榜考子认为甲榜的含金量没有乙榜高,不如乙榜。 而这种说法甲榜考子就不高兴了,同样是科考,凭什么说甲榜不如乙榜?甲榜考的乃是正宗政儒之学!乙榜不过是旁门小道耳! 考子们迅速分为两派,激烈争吵了起来。 乐徐与王学林两人刚好也来看榜,看到彼此居然占据了甲乙帮的一二名后,都是有些吃惊。 “看来愚兄要略胜一筹啊。” 王学林笑哈哈地说道,对于自己拿到乙榜第一很是得意。 而乐徐则是怔怔地看着榜单,眼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丝丝泪花,颤声道:“十年寒窗,我乐徐终究是没有辜负这一身所学!” 他的话被一旁的考子听去后,不由得惊道:“你就是甲榜头名、乙榜第二名的乐徐?!” 然后又有认得王学林的考子惊道:“王兄居然也在此,他可是乙榜头名!” 甲乙双榜的一二名皆出现在这里,顿时把还在争执的双方考子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甲榜头名才是真第一!乙榜不过小道耳!” “呸!乙卷乃是陛下所出,你岂敢说陛下出的题目是小道?王兄之学冠盖甲榜!” “是么?那还不是在甲榜夺了第二而已?反观我甲榜第一却能轻而易举摘下乙榜第二!” …… 双方士子又争执了起来,纷纷让乐徐和王学林两人各自为甲乙榜考子说话。 然而乐学与王学林彼此互视一笑,然后并肩离去。 这让众人都有些傻眼,甲乙两榜头名居然是互相认识的? …… 甲乙榜争执的风波只是小事,会试过后不久,便是无数士子们更加期待的殿试了。 双榜前二十名可入宫面圣,接受殿试。 能够直接见到当今圣上!这是多少寒门考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更别提殿试前三甲能拥有状元、榜眼、探花的殊荣! 御前夸街,光宗耀祖,这是何等的荣耀! 因此会试完毕后,双榜前二十名的考生都开始准备殿试事宜,入宫面圣。 ……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殿试的日子就这么来临了。 四十名士子分为两队,在太监的带领之下,穿过宫门,前往太极殿觐见。 今天殿试,他们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觐见圣上! 乐徐和王学林因为分别为双榜的头名,所以走在所有士子的最前面,然后在太监的带领下传过御道,步入太极殿。 走入太极殿后,乐徐和王学林只觉得发自内心的震撼。 太极殿极宽敞,地铺金砖,盘龙绕柱,文武百官侍立两侧,金瓜武士手持仪仗站在御下,气势不凡。 九层汉白玉台阶上,一身着明黄帝王衮冕,面貌年轻英武的青年端坐龙椅之上,威仪万千。 “这便是我大唐圣上!” 乐徐心中大震,不由自主地心生无比的敬畏之意。 王学林见过的世面到底要大一些,但是现在也是很紧张,他身为世家子,要比乐徐这种寒门子弟更明白殿上这位唐皇的权威有多么强大。 七家世家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被覆灭,简直可怕! 其余士子们个个也是脸色苍白,头上冒汗,他们大都是寒门士子,因此这种场面不紧张才怪。 “参见陛下——” 众多士子齐齐行礼。 在龙案后面,李承道也看出了台下这些士子们的紧张,不由得莞尔一笑,声音温和地说道:“都平身。” .. 第二百零一章 建立大唐皇家学院? 李承道的话仿佛带着一股奇异的力量,令众多士子们听到后都不由自主地舒缓了心中的紧张之意,叩谢之后方才起身。 看着殿内的众多士子,李承道淡笑着说道:“诸位都是我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千辛万苦于万万士子之中脱颖而出,来到这金銮殿上。 尤其是你们之中的寒门子弟,能够到此地步更是殊为不易,望诸位莫辜负了自己一身所学,以报效国家。” 这四十名士子里大半都是寒门士子,骤然听到李承道这番话,心中简直大为震动。 乐徐想到自己科考之难、十年寒窗之苦,更是心中一酸,当即下拜道:“陛下力排众难改革科考,为天下生民立命,草民叩谢陛下皇恩!” 他话音落下,众士子们也纷纷下跪叩拜,高呼道:“叩谢陛下皇恩!我等愿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一幕,令殿内不少官员都为之动容。 魏征拱手正色道:“陛下皇恩浩荡,为我大唐亿万百姓之福!” 文武百官接着齐呼道:“陛下圣明——” 虽然知道这是奉承之言,但是李承道还是有些受用的,毕竟马屁谁不爱听。 “开始殿试吧。” 李承道朝左右吩咐道。 贾诩点点头,然后令侍卫为殿内士子们搬来桌案以及送上文房四宝,并且将考卷发下。 殿试内容,就不是如会试甲乙卷里面那样的什么四书五经或者智力考题了,而是真正的政治策问,经国之学。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自由发挥,以当前大唐国情为基础,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建议等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缠绵星洲(1v1虐爱)
寡妇门前桃花多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祸国妖姬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