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序小说

霜序小说> 穿成恶毒小姑子怎么办(NP) > 第19章

第19章

”户籍制度,将户籍分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并且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 这也就意味着,爷爷是什么,儿子就是什么,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都没有变更的机会。 太祖朱元璋企图用这样的一种畸形制度,来维持整个大明帝国的千秋万代,规定了所有人的身份,并且这种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不能有任何的变动。 其本质上,还是“士农工商”阶级的延续。 工匠原本地位就低下卑贱,还得承担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得到的报酬却是几乎没有。 如此一来,他们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清苦,甚至远远比不上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 别说吃饱穿暖了,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难题,甚至子子孙孙都会跟自己一样,这辈子都没有翻身的可能。 看着眼前这群如同乞丐的军匠,朱高煦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眼前这些匠人们,是如何苟延残喘下来的。 指望这样的一群活得如同乞丐一般的工匠,创造一个工业国家,那简直是比大明称霸地球都难。 这些本来是大国重器的顶尖匠人,随便放在后世一个重视工业的国家,每一个都应该是国宝般地位崇高的存在。 但是他们在这煌煌大明,永乐盛世,却过的不如富贵人家的狗,长此以往下去,他们手里制造的军备能有质量可言吗? 没有可能! 一个人没了希望,子孙也没有希望,那这个人就会变得麻木不仁,毫无进取之心。 宋礼依旧在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做了什么蠢事。 朱高煦冷眼看着他,顿时对这位名臣大失所望。 这个宋礼倒不是什么贪官奸臣,而是以敏捷干练、持法严竣闻名朝野的贤臣干吏。 老宋头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疏浚大运河,奠定了永乐迁都的基础。 只不过这老货终究是个文人,骨子里看不起地位卑贱的工匠,正如史书记载那般,不恤匠人。 想着,朱高煦就摆了摆手,打断宋礼继续出言。 “老宋头,你说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可是你现在看看,这些匠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你怎么有脸说得出口?” 宋礼闻言一怔,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汉王殿下,这些匠人们虽然辛苦劳役,但工部也会拨给他们应得的俸禄,臣不知他们为何会这样……” 话音未落,宋礼陡然转身,怒视着大腹便便的军器局大使! 朱高煦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只见这个军器局大使是个肥头大耳的货色,还挺着一个大肚子,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还能因为什么? 贪腐呗! 军器局大使这个职位,可是如同后世采购部的肥差。 朱老四是个战争狂热分子,没事儿就挥师北伐,那么军备辎重自然就是紧要物资。 工部军器局与内府兵杖局掌控军备制造,这个军器局大使想要贪污简直太容易了! 比如将制作兵器的铁料倒卖出去,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眼见众人目光不善地盯着自己,军器局大使李文辉瞬间面色惨白,哆嗦着身子张了张口,却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哪里想过,今日汉王殿下会前来视察,还如此关心这些卑贱的匠人! 朱高煦见状懒得跟他废话,冷哼道:“聂兴,抓人,将军器局封了,揪出所有蛀虫!” 聂兴这厮自从洗白之后,很快便适应了锦衣卫的嚣张身份,尤其对贪官污吏格外痛恨。 得了汉王命令,他直接带人上前将李文辉制住,并命手下查封了整个军器局。 宋礼见状面色大变,“殿下,万万不可啊!” “眼下北伐在即,朝廷需要大量的武器辎重,您如果查封了军器局,那会延误北伐大计啊!” “对啊,汉王殿下。”夏元吉见状也不由叹了口气,出面提醒道:“军器局如果停摆,那就没法为明年北伐打造足够的武器辎重,北伐将士手里没有趁手的武器,将会影响到皇上的北伐大计啊!” “臣请汉王殿下以大局为重,不要查封军器局,除掉首恶便可。” 聂兴见状停下了动作,看向了汉王爷。 朱高煦冷冷地扫了宋礼二人一眼,随即一脚踹在了聂兴屁股上。 “愣着做什么?抓人,查封军器局!” 两位尚书:“???” 第66章朱棣:老子北伐你把军器局封了! 麻了! 人麻了! 夏元吉与宋礼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二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了这么久,合着这位汉王爷压根就没听进去啊! 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命锦衣卫查封了军器局,并且让锦衣卫抓走了李文辉等所有军器局官吏! 如此做法,全然不顾皇上的北伐大计,他朱高煦怎么敢的啊! 夏元吉见状给宋礼使了个眼色,让他拖住这位汉王爷,随即自己立马赶去鸡鸣寺打小报告。 不是夏元吉有意做这个恶人,实在是汉王查封军器局,牵扯太过重大。 皇帝已经下旨北伐瓦剌,六部百司都在筹措粮饷调动兵力备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监国汉王爷突然犯浑,非要查封了军器局! 军备辎重供应不上,这仗还怎么打? 那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朱高煦瞧见夏元吉匆匆忙忙地走了,也没太在意。 这夏老头不是去给大胖胖通风报信,就是去鸡鸣寺找朱老四了。 查封军器局,是朱高煦不得已而为之。 他本想着借助军器局这批专业匠人,把蜂窝煤给捣鼓出来,再平价卖给大明子民,尽可能地让更多老百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谁能成想,来到军器局见到的,不是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而是一群面黄肌瘦的乞丐。 这还怎么做? 而且这还是大明技术最顶尖的军器局,地方上那些兵工厂是什么样子,已经可想而知了。 大明将士拿着这些劣质军备,还想打得鞑靼瓦剌抱头鼠窜,只能证明大明将士太过骁勇。 只有查封这军器局,揪出那些蛀虫,来场大换血,才能让大明走上工业之路! 朱高煦不顾宋礼的诧异眼神,当着一众工匠的面儿走到一位老匠人身前。 “老丈,饿了吧?你们平日里能吃饱饭吗?” 朱高煦挤出笑容,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亲和一些,毕竟他身上穿着蟒服,带给地位卑贱的工匠们一副生人勿近的高贵模样。 “回汉王殿下的话,小人没有饿着,吃饱了的。” 这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一边答着话,一边小心翼翼地看了宋礼一眼。 工部尚书宋礼,他们是不认识的。 这些可怜的匠人,平日见到最大的官儿,就是军器局大使李文辉。 但是刚刚从他们这些大人物的对话之中,不难确认他们的身份。 朱高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耐着性子安抚道:“老丈,你不要怕,老宋头是个好官,他也是你们工部最大的官。” “可是老宋头平日里日理万机,没有时间与精力前来视察,这才让你们受尽贪官污吏的欺辱!” 话音一落,他又看向宋礼,怒喝道:“宋大人,你说是不是?” 宋礼本就因为李文辉贪腐而感到惭愧,此刻听了汉王爷这话,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老丈你放心,怪我宋礼失察,以致于让你们受尽了委屈。” 破天荒地,堂堂工部尚书,竟然拱手向老匠人鞠躬道歉。 一众工匠见了,顿时惊得手足无措,老匠人甚至膝盖一软就准备跪倒在地。 好在朱高煦及时扶住了他,安抚道:“这一礼你得受着,否则老宋头一个失察之罪跑不了了。” 听了这话,老匠人这才颤颤巍巍地受了他这一礼,局促不安到了极点。 “汉王爷,小人老了,饿一点不打紧的,您别责怪宋大人。” 老匠人叹了口气,他活了一辈子,还真没见过向自己鞠躬道歉的朝堂重臣。 因为宋礼这一礼,他心中的委屈与愤怒,顿时也就烟消云散了,甚至还主动为宋礼开口求情。 宋礼见状更是羞得满脸涨红,立在旁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朱高煦同样叹了口气,“多大岁数也不应该饿着,以前是没人知道你们的处境,让你们受尽这些小官小吏的欺辱,但是现在宋大人知道了,他定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 “我说的对吧,老宋头?” 宋礼连连点头,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朱高煦的真诚,似乎打动了工匠们那颗早已麻木的心。 一个年轻工匠壮着胆子,低喝道:“汉王爷,这是真的吗?宋大人真能让我们吃饱饭吗?” 听了这话,宋礼更是满脸愧色。 他方才还大言不惭,口称这些匠人都能吃饱穿暖,可真正的事实,却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 朱高煦叹了口气,紧紧握着老丈的手,道:“能吃饱,大家都能吃饱,就算老宋头亏待你们,我大明也不会亏待你们!” “聂兴,让兄弟们去京师最好的那些酒楼,从现在开始做菜,做好了全部送过来!” 聂大百户一愣,随即领命而去。 朱高煦看着面黄肌瘦的匠人们,高声道:“今日本王请客吃饭,银子算本王的,你们敞开了吃喝,吃饱了我们再重新分配工作,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匠人们听了这话,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更有甚者跪倒在地上,向汉王爷表达谢意。 朱高煦见状神情复杂到了极点,宋礼更是羞愧难当。 “老宋头,看见了没,这就是匠人。” “他们掌握着武器军备的制作工艺,却连饭都吃不饱,过得还不如街边乞丐,你这个工部尚书,真是失察啊!” “如果饿死了他们,没有他们打造武器军备,谁去打造?李文辉这些贪官污吏?还是说你这位工部尚书?” “活是人家干的,功劳是你们这些官吏的,难道你们还不让人家吃上一顿饱饭?真是混账至极!” 宋礼羞愧难当,垂下了头没有接话。 “老宋头,这些可都是人才啊!” 今日的所见所闻,带给他这位工部尚书,极大的心灵冲击。 …… 鸡鸣寺。 朱棣正倚靠在软榻上小憩。 自从建文回京后,他这颗心总算是安宁了下来,睡眠质量大幅度提升。 不过很快一宦官来报,“皇上,户部尚书夏大人匆匆赶了过来,想要面圣!” 朱棣听了这话,立马睁开了眼睛。 夏元吉来这做什么? 难道说京师有出了什么大事? “快带他进来!” 夏元吉一见到朱棣,立马就跪倒在地。 “皇上,汉王殿下查封了军器局,臣等阻拦不得。” 朱棣:“???” 啥? 老二查封军器局? 这个混账又在作什么妖? 老子明年北伐瓦剌,你现在把军器局给封了,是什么意思? 第67章吃席!朱棣鼻子都气歪了! 锦衣卫的效率,一向出了名的快。 仅仅过了一两个时辰,聂兴便带回来了一车车的美食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一千余名工匠见了,情绪瞬间就被调动了起来,不自觉地咽了咽唾沫。 甚至还有年轻一点的小伙子,已经流下了口水。 天可怜见,他们这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等美食佳肴。 朱高煦见宋礼还愣在原地,顿时没好气地喝道:“老宋头,你还愣着干什么?命人把桌子搬来啊,准备开席!” 宋礼身子一颤,顿时反应了过来,连忙指挥着工部官吏去安排饭桌。 聂兴满头大汗地走上前来道:“二爷,按照你的吩咐,那些酒楼都开始干起来了。” “这些酒菜只是第一批,后面兄弟们还会送来第二批第三批,预计得花个几百两银子……” 朱高煦摆了摆手,长叹了口气。 眼前这一千名工匠,如果只是粗茶淡饭,十两银子就能让他们吃饱。 为了弥补朝廷以往对他们的亏欠,朱高煦才命人送来这些酒菜,也不过花费几百两银子。 那些个达官显贵富商巨贾,随便在十里秦淮狎妓玩乐一次,都不止花这么点银子! 这就是不公啊! 明明是大国重器的顶尖匠人,却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恶劣待遇。 勤劳肯干的人才不但没饭吃,还饱受小人折磨凌辱;溜须拍马者身居高位,钟鸣鼎食,风花雪月。 这不是一个盛世该出现的场景,大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还有太多了。 朱高煦作为后世来人,他自然清楚这些顶尖工匠的重要性,大明想要踏上工业之路,这些匠人就是不可或缺的稀有人才! 该怎么办,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改变天下工匠的现状? 一时间,朱高煦陷入了沉默。 匠人们为什么吃不饱? 匠人们为什么拼命干活,还不能养家糊口? 不单单只是因为李文辉等人克扣俸禄,贪污腐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俸禄制度,实在太低了。 拿一个七品官而言,一年俸禄算下来四十两,勉强足以养家糊口,支撑全家开支了。 但是,真正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不是银子,而是禄米。 规定官俸给米,按月发,俸禄高低与品级相一致。 洪武时期,官员俸禄主要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但到了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 钞就是大明宝钞,因为朝廷滥发不加节制,致使大明宝钞不断贬值,偏偏老朱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洪武八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一贯即可购买。 结果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十贯。 也就是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这是一个缓慢却又无法逆转的过程,大明王朝生存了几百年的时候,却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宝钞贬值十倍有余。 到了宣德年间,由于宝钞市场存量过多,贬值幅度太大,形同一张废纸,宣宗朱瞻基不得不下令停止宝钞的发行,从此以后大明再没有发行新的宝钞。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大明宝钞,狗都不要,顶风能臭十里地。 不过现在是永乐年间,宝钞还算有些价值。 然而朱老四连搞很多重大项目,以致于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他就伙同夏原吉变相削减官员俸禄,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这就是“折色”。 将胡椒、苏木等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本来官员俸禄就低得离谱,老朱家的天子还时不时拖欠折色,这让官员们怎么活? 太祖爷朱元璋制定的这官俸制度,根本就是在逼着官员贪腐啊! 官员尚且如此,底层匠人的俸禄更是不堪,想要自己吃饱都难! 说到底,这还是老朱家造的孽! 朱高煦想要提高匠人待遇,就必须先提高官员俸禄,不然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 一想到这儿,他就有些头疼。 宋礼带着人手,搬来了一张张饭桌,聂兴指挥着锦衣卫将酒菜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 朱高煦看向眼前满脸渴望的千余名匠人,朗声道:“老弱病残出列,你们先吃,剩下的酒菜还会源源不断地送来,年轻的弟兄不用着急。” 匠人们听了这话,还有些犹豫不满。 但当聂兴拔出明晃晃的尖刀后,所有人顿时就老实了。 方才与朱高煦谈话的老刘头,颤颤巍巍地上前,第一个坐了下来。 很快一些老人与年少的匠人,局促不安地走上前来,确认可以吃后,立马就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 这些匠人都是有着一把子气力的好手,所以饭量也很是惊人,不到片刻一桌桌的美食佳肴被一扫而空。 好在锦衣卫源源不断地运来了酒菜,这才使得没有吃上的匠人们安静了下来。 朱高煦看着这些匠人狼吞虎咽,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 与此同时,朱棣龙行虎步地走进工部衙门。 “去看看,那混账东西在做什么!” 很快有人前来禀报:“皇上,汉王爷在设宴款待军器局的匠人!” 朱棣:“???” 啥? 设宴款待……匠人? 怎么个意思? 你堂堂监国汉王爷,不去处理朝政,怎地与这些匠人厮混? 朱棣眯了眯眼睛,一张老脸瞬间板了起来。 但当他走进军器局大院后,却是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 入目所见,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正趴在桌上狼吞虎咽。 那模样就好像是几百年没吃过饭一样,即便嘴里塞得满满当当,还不忘伸手抓一把在手里。 宋礼回头一看,吓得立马就要跪地行礼,朱棣却是摆了摆手。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乞丐是……” “爹啊,哪有什么乞丐?这些可都是军器局的匠人啊!” 朱高煦无奈地叹了口气,直接点明了他们的身份。 朱棣闻言一怔,“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会如此……落魄?” “还不是你这位永乐大帝干的好事!” 朱棣:“!!!” 你娘咧! 这混账东西!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勇? 朕好歹是皇帝,不要面子的吗? 第68章赌约!朱高煦再次立下军令状! 朱高煦一句话,险些把朱棣鼻子给气歪了。 “老二,朕听说你查封了军器局,怎么回事?” 朱棣懒得跟他废话,直接问出了最关心的事情。 眼下北伐在即,军器局正是忙着打造武器军备的时候,这个老二却把军器局给封了。 将士们手里没有趁手的武器,大军没有足够的辎重,你让老子这仗怎么打? 朱高煦闻言耸了耸肩,向正在狼吞虎咽的匠人们努了努嘴。 “军器局匠人的那点寒酸俸禄,几乎被克扣了个干净,他们活得连乞丐都不如。” “匠人们如同行尸走肉,对生活对未来没有一点希望,经他们之手打造出的武器军备,爹你觉得质量如何?” 朱棣闻言一怔,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这的确是他这个天子从没有想到过的情况。 “就算你要清查军器局的贪腐问题,那也不能让军器局停摆,现在每耽搁一天,就会有更多的北伐将士拿不到武器……” 朱棣一门心思只关心自己的北伐大计,如果为了这些底层匠人,延误了北伐军机,他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朱高煦听了这话,也是一阵火大。 “北伐北伐,你就知道北伐,让北伐将士拿着军器局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去前线浴血搏杀,这不是白白让他们无辜丧命吗?你这是谋杀!” 朱棣闻言顿时勃然大怒,指着朱高煦怒骂道:“混账东西,你懂什么?你说这些武器军备是劣质产品,那我大明这么多的胜仗是怎么打出来的?” “呵,怎么打出来的?”朱高煦冷笑了一声,“拿人命堆出来的呗!” “你这逆子!” “你这屠夫!” 父子二人暴怒,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喷。 一旁宋礼与夏元吉都看呆了,吓得躲得远远的。 好不容易吃上饭的匠人们见状,吓得浑身僵硬,根本不敢动弹。 朱高煦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看什么看?吃你们的饭!” 话音一落,又回头怒视着满脸铁青的永乐帝。 宋礼方才回京,见状忍不住低声问道:“夏大人,汉王爷这是什么情况?都敢跟皇上梗着脖子对骂?” 夏元吉捋了捋胡须,望着大眼瞪小眼的父子二人,嘴角抽了抽。 “不知道啊,汉王爷自从那次刺杀案伤了之后,这脑子就有点不太正常了,犯起浑来连皇上都拦不住。” “那现在该怎么办?” “太子殿下应该快到了,也只有他才拉得住这两位。” 想着,夏元吉也不由叹了口气。 如果皇后娘娘还在的话,那她至少可以缓和一下这种局面。 但是现在,唯有指望着太子殿下了。 很快太子爷满头大汗地赶到了军器局,他天生肥胖,又有腿疾,得知消息后这一路赶过来着实累得不轻。 大胖胖先来到夏元吉二人身前,低声道:“哎哎……这怎么回事?他们两个怎么又干上了?” 夏元吉苦笑着解释了一遍前因后果,听得太子爷一愣一愣的。 也就是说军器局大使李文辉借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还克扣了匠人们那点微薄俸禄,老二突然巡视军器局,见状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查封了军器局。 夏元吉这坑货又去鸡鸣寺,请来了老头子做主,二人就这么杠上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北伐的事情。 北伐在即,军器局自然不能停摆,就算是要清查贪腐,那也得北伐之后再说。 老二也真是的,多大点事儿,怎就分不清轻重缓急呢。 大胖胖喘了几口粗气,这才小心翼翼地上前,轻轻咳嗽了两声。 “爹啊,老二,有话咱回宫再说,别让他人看了笑话……” “呵,朕不回去,反正我老朱家被人笑话的不少了。” “回什么宫?你不是不信这些不是劣质产品吗?那跟儿子去看看武库?” 几乎同一时间,朱棣与朱高煦都选择了拒绝,继续怒视着对方。 朱棣听了他这话,顿时插着腰轻笑了两声。 “好,朕就跟你去看看,如果没有问题,你这个国也不用监了!” “爱监不监,谁稀罕啊!” “你这逆子!” 父子二人一路骂骂咧咧地来到了武库,此刻聂兴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不一会儿功夫,周忱从库房里走了出来,纳头拜倒在地。 “唔,周忱对吧?朕记得你,说说吧,军器局的账目有无问题?” 朱棣扫了一眼朱高煦,随即开口道。 周忱立马摊开账簿,神情凝重地回答道:“皇上,不仅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 “臣率人将军器局最近三年的账目初步核查了一遍,发现竟然有高达几十万斤的铁料、上万斤的铜料不知去向,另外其他皮料、鱼胶等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对不上,粗略计算下来约有三十万两银子的亏空!”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朱棣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三十万两银子的亏空! 这还只是近三年的账目,就查出来这么多的贪腐亏空! 这么多年来,谁知道军器局的贪腐数额有多么惊人! 夏元吉却在此时感到异样,上前询问道:“周忱,三年的账目,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彻查清楚了?” “并且李文辉等人既然敢中饱私囊,就一定会做出假账,让人查不出具体数额来,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听了这话,朱棣也愣了,满脸狐疑地看着周忱。 三年的账目,这么快就计算清楚了,这可能吗? 难道说是老二这混账东西,故意攀诬陷害? 周忱将账册递交给夏元吉,解释道:“夏大人请看,这是汉王殿下传授的借贷记账法与大明数字,军器局这三年里的所有账目全都记录在了上面,一目了然……”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一直与钱粮数字打交道,他还真没见过这等新颖的记账方法。 很快他就明白了这方法的巧妙与实用,顿时兴奋不已地看向朱棣,“皇上,汉王殿下这方法堪称奇妙精绝,如果将其推广到户部,那我户部臣僚行政效率将会提高百倍千倍不止!”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每年都要调用大量人力计算岁收,如果学会了这种记账方法,那将对户部账目梳理起到巨大作用,节省下很大一笔开支。 朱棣傻了,有些发蒙。 朱高煦却是摆了摆手,“老夏头你想学,自己问周忱去,本王没心情教你。” 夏元吉神情一滞,随即看向了老实巴交的周忱。 此子大才啊! 朱棣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好在朱高煦大人有大量,没有跟他一般见识。 “爹啊,这军器局你就交给儿子折腾吧,儿子向你保证不但不会延误北伐军机,还能将匠人们的生产效率提高百倍不止。” “如果儿子做不到,你想怎么处置都行。” 朱棣眯了眯眼睛,最终还是顺着这个台阶下了。 “既然如此,那朕就暂且信你一回,随你折腾吧!” 听了这话,大胖胖人傻了。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啥来着? 啥意思啊? 我匆匆忙忙地赶过来,还没说上几句话,你们就和好了? “哎哎……你们俩真的是……就可劲儿地折腾死我吧!” 第69章夺嫡?就让我做太子的手中刀! 吃饱喝足后,人总是容易犯困。 匠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打盹。 朱高煦见状并未出言苛责,而是对宋礼吩咐道:“今日就暂且不派活儿了,让他们休息一日。” “你先带本王参观一下这军器局,周忱你负责统计名单,并清查出他们被克扣的钱粮,明日本王会一同补齐。” “聂兴,严刑拷问李文辉,将他背后的蛀虫全部给挖出来。” 一个小小的军器局大使,如果背后没人撑腰,是决计不敢贪腐这么多银两的。 在他背后,少不得牵扯出工部甚至其他部门的高官重臣。 聂兴点了点头,当即动身离去。 朱高煦则在宋礼与老刘头的陪同下,直接走进了工坊。 “老宋头,老刘头,现在我大明每年铁矿产量如何?” 环顾四周,朱高煦问出了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 钢铁的产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据《文史天地》中记载,大明的铁产量是宋朝的两倍,冶金工业极其发达。 《天工开物》对这方面有详尽记载,以致于后来的两百多年,世界上都没有国家能破这个纪录。 宋礼闻言粗略估计了一下,道:“回殿下,大概约有九千万市斤。” 九千万市斤? 折合公制那就是四点五万吨了呀! 朱高煦砸了咂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别看后世那些都是百万吨、千万吨级别的钢铁大厂,现在可是在大明这封建王朝。 唐朝当年铁矿产量粗略估算下来,也不过四千吨,大明已经远远超过了千万倍。 铁矿产量满意,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地将铁炼成钢。 “现在你们都采用什么方法炼钢?” “回殿下,我们用的灌钢法。”老刘头打了一辈子铁,回答得很是干脆。 朱高煦听了也不觉得意外,宋元名清时期,都是以灌钢法为主。 所谓“灌钢”,就是“以生柔相杂和,用以作刀剑锋刃者”。 “生“就是生铁,“柔”应是种可锻铁,灌钢以生铁和可锻铁作为原料,灌炼操作在生铁熔点以上进行,因此生产率比较高,渣、铁分离比较好。 工匠们可以通过控制原料配比和鼓风等操作来控制产品成分,因此产出的钢质量也比较好,迅速成为了宋元明清时期的主流锻钢法。 只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后面还出现了坩埚炼钢、高炉炼钢、电炉炼钢等先进办法。 所以朱高煦听到这个回答,还是有些失望。 老刘头注意到了汉王殿下的脸色,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难道还有更好的法子?草民世代打铁为生,可以保证这‘灌钢法’产量远高于‘炒钢法’……” 宋礼也是点了点头,身为工部尚书,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朱高煦扫了二人一眼,随即笑问道:“你们知道高炉炼铁和坩埚炼钢法吗?” 老刘头一脸懵逼,直接愣在了原地。 宋礼同样满脸茫然,根本听不懂汉王殿下说的是什么东西。 难不成这天下间,真有比灌钢法更先进的锻钢技术? “汉王殿下,您说的这些办法,能产出多少铁和钢?” 宋礼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有些不明觉厉。 这位汉王爷自从伤了脑袋后,虽然经常犯浑,但他的的确确做出了不少实事,更是以离奇的手段给国库搞来了一大笔银子。 以致于户部尚书夏元吉现在底气十足,见人就嘚瑟,全然没了先前那满面愁容的可怜模样。 宋礼身为工部尚书,他也希望汉王殿下能捞自己一把,让自己做出些足以青史留名的光辉政绩。 朱高煦瞥了他一眼,回想起后世日产万吨的钢铁工厂,有些保守地吐出了一句话,“日产量估计在百十万斤吧,保守估计……” 噗通一声,堂堂工部尚书,宋礼宋大人,直接被这个恐怖的数字,吓得一屁股瘫软在了地上。 日产十万斤钢铁? 那是什么概念? 如果真能实现的话,那这就是划时代的变革! 他宋礼这个名字,绝对可以被史官记录在册,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一想到这儿,宋礼三两下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涨红地问道:“殿下说的可是真的?日产十万斤?是一天的产量?” 朱高煦见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忍不住伸出了一根手指,强调道:“没错,日产十万斤。” “只要你们全力按照我说的去做,达到这个产量其实并不难。” 宋礼望着他那根手指,随即上前将其紧紧握住。 “我的汉王爷,您就直说吧,该怎么做,下官乃至整个工部,都听您吩咐!” 文臣的最高追求,就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现在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摆在眼前,宋礼岂会眼睁睁地看着。 “咱就搞那个‘高炉炼铁’与‘坩埚炼钢’,双管齐下,协同并进……” 宋礼跟打了鸡血一样,哆嗦着身子,红着眼睛对朱高煦说道。 朱高煦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强行抽回了手指,这才笑着安抚道:“老宋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的。” “眼下北伐在即,本王在皇上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所以现在不能革新,耽搁军备生产。” 宋礼听了这话,顿时大感失望。 但是朱高煦却又笑道:“不过提升生产工艺,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刘头,你去找一种耐高温能容纳铁水的材料,本王明日送来图纸,先把模具打造出来。” “模具?殿下说的这是何物……” 宋礼不耐烦地瞪了他一眼,“让你去你就去,怎么那么多的废话。” 老刘头闻言撇了撇嘴,当即领命而去。 朱高煦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宋礼终究还是看不起这些国家瑰宝。 应该如何改变工匠的地位,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呢? 恰在此时,赵王朱高燧突然到来。 宋礼见状识趣退走,不敢掺和他们二人谈话。 朱高燧见四下无人,一把拉着朱高煦低声喝道:“老二,你是疯了不成?你还真以为你是什么‘反腐斗士’?” 朱高煦一愣,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先前你揭发了刘观的案子,导致上百个文官因此受到牵连,现在

相关推荐: 将军在上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镇妖博物馆   开局成了二姐夫   弟弟宠物   沉溺NPH   顾氏女前传   蝴蝶解碼-校園H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