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在案,作为来日的呈堂证供! 朱高煦看着怨气冲天的苏州百姓,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士绅! 豪强! 一家盛则万家哭! 这才是王朝最大的毒瘤! “将叶家所有人收监!” “其余人随本王去下一家!” 第534章 石破天惊!汉王连屠四大家! 叶家完了。 家主叶德华被汉王一刀枭首。 随着消息传开,瞬间引起了滔天骇浪。 整个苏州府的士绅豪强全都慌了手脚,不明白怎么招惹来了汉王这尊凶神。 汉王朱高煦,那可是出了名的嚣张跋扈,无法无天! 当众斩杀萧家家主叶德华,还鼓励怂恿百姓检举上告士绅罪行,这是什么行为? 他朱高煦真当是个天杀的恶贼,混不吝的粗鄙之徒! 萧家府邸。 众人脸色难看至极。 他们的确获悉了汉王朱高煦下江南的事情。 不过谁都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或者说根本就不在意。 汉王朱高煦即便再嚣张跋扈,他难不成还能血洗整个江南士族? 要知道这位汉王殿下,可是传闻有心夺嫡争位,失去了江南士族的支持,他朱高煦还怎么夺嫡,还争什么位? 正因为如此,江南士绅哪怕知道朱高煦前来江南,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混账汉王爷真敢杀人! 初到江南第一日,就宰了苏州府叶家家主! 那下一个会是谁? 萧家,还是楚家,还是林家? 这四大家哪一个屁股底下都不干净,全都经不起查! 一时之间,萧家众人慌乱到了极点。 议事大厅,萧家骨干嫡系齐聚一堂。 “大哥,叶德华当众被汉王枭首,其余人全被收监,叶家完了啊!” 左边下首的华服男子最先沉不住气,惶恐不安地出言道。 这人是萧家老三,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眼圈昏黑,目光浑浊,一副酒色过度之相。 “现在那汉王朱高煦带兵去了楚家,闹得人心惶惶,外面可都在传咱们都要被抄家灭族啊……” “闭嘴!” 萧家家主萧正文怒喝了一声,打断了自家老三继续出言。 慑于家主威势,先前还在吵闹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萧正文这才点了点头,沉声开口道。 “叶家的确是完了,但那也是他们死有余辜!” “叶德华算计周忱,本就是自取死路,周忱好歹是皇上册封的钦差大臣,他敢陷害周忱,死了也是活该!” “据老夫所知,周忱本就是汉王党羽,当初他周忱成为钦差大臣,也是汉王一力举荐!” “汉王朱高煦苦心孤诣地做这一切,自然不可能真是为了清查江南官田,他应该是想降服我们这些江南士族,助他夺嫡争位,结果不成想大计毁于叶家之手,所以叶家才有了今日的灭族之祸!” 听到这话,萧家众人纷纷点头,慌乱之下竟全都认可了萧正文的说法。 萧正文见状自得地点了点头,为自己这波分析点赞。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只是筹措银两便可!” “只要填饱了那位汉王朱高煦的肚子,以后苏州就没有四大家了,只有我萧家!” 萧家众人听后大喜过望,只要能够花钱买命,那都不是问题!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一个家仆却匆匆跑了进来。 “老爷,不好了!” “楚家也被抄了,那汉王带着兵马向咱们家来了!” 众人:“???” 萧正文:“???” 卧槽? 分析错了? 怎么还抄了楚家? 众人正愣神的时候,汉王殿下已经带人杀到。 还是熟悉的破门流程,还是同样披坚执锐的甲士。 萧正文还在细想自己分析地哪一步出了问题,下一刻就被甲士粗暴地按在了地上,随即如同一条死狗似的被拖了出去。 “萧家家主是谁?” 萧府门前,萧正文听到了一个雄浑的声音,下意识地举起了手。 随即下一秒,萧正文眼前一黑,大好人头飞了出去。 萧正文见到了汉王朱高煦,他临死之前都想不明白,这汉王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不是汉王吗? 你不是要夺嫡争位吗? 你把我们全杀了有什么好处? 可惜,他永远都不知道答案了。 朱高煦看向被吓呆的萧家众人,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全部收监,去下一家!” 萧家,完了! 一日之内,汉王朱高煦连屠苏州府四大家,震动了整个江南! 汉王行辕。 况钟得知消息后,非但没有感到欣喜,反而脸色不太好看。 周忱见状很是纳闷,难不成这位苏州知府当真堕落了? “伯律兄,汉王爷为民除害,这可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为何你反倒愁眉不展?” 况钟闻言叹了口气,这才开口解释道。 “恂如,四大家是被铲除了,可是他们的旁系支脉都还在!” “而且这些人大多是苏州府八县衙门里的佐官胥吏,他们又该如何处理?” “如今汉王殿下连屠四大家,解恨是解恨,可是这些佐官胥吏得知之后,只怕会立刻生出别样心思,到时候整个苏州府所有衙门只怕都运转不下去了啊!” 仅仅只是屠了四大家,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他况钟甚至都想过这么干! 但是,这之后呢? 那些旁系支脉怎么办? 那些佐官胥吏怎么办? 难不成把他们也全都杀了? 衙门官署的正常运转,可完全离不开这些无品无级的佐官胥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真正掌控地方实权的那批人! 听到况钟这话,周忱脸色同样沉了下来。 “天下胥吏皆该杀!” 一声低喝传来。 只见汉王朱高煦大步走了进来,浑身杀气腾腾。 “况伯律,做事不可瞻前顾后,投鼠忌器!” “那些佐官胥吏又如何?身上沾了命案,一律杀之便是!” “难道离开了这些佐官胥吏,我大明朝廷就运转不下去了?” “没了萧家叶家这四大家,还有其他士绅豪强,他们自然会比我们着急,争先恐后地补上这些空出来的位置,争先恐后地分食四大家空出来出来的利益!” 此话一出,况钟如遭雷击。 为什么自己就是没想到这一点? 他只看到了四大家势力盘根错节,早已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所以一直不敢对其动手,只能与四大家虚与委蛇。 但他况钟却是没有想过,四大家的位置早就被人觊觎,同样面临着危险! “殿下高明,况钟受教了!” 一旁周忱却眉头紧锁,提出了一个问题。 “王爷,那既然如此,岂不是证明屠了四大家,不久之后还会出现四大家?”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否认他这个说法。 “朝廷政令一日不改,士绅豪强兼并田地的现象就会一直存在,杀了一批还会再生出一批,这是谁都无法阻止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减缓这个过程,你们手中的一条鞭法便可以做到!” “有了四大家的前车之鉴,其余士绅豪强是不敢再冒头了,正是推行一条鞭法的最佳时机!” 第535章 江南百姓苦!汉王爷暴怒! 江南五府,苏州、嘉兴、湖州、杭州和松江五府地理上连成一片,是江南地区最富饶繁华之地,其中又以松江府为首善之地。 松江是天下闻名的产米区,兼而种植有棉花、桑麻等多种经济作物,可以说是粮、棉、布、盐、渔行业五开花。 以松江府为代表的江南,就是历代王朝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王爷,苏州区区一府所交的税额相当于整个湖广省,相当于是福建省的两倍。” “而松江府的赋税,尽管仅仅只是苏州府的一半,但其仅下辖两个县,苏州府则有八个县,这样按照每县的税赋平均算下来,松江府几乎是苏州府的一到两倍。” “下官曾经计算过,松江府每亩平均税粮二十余升,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倍之多,是北直隶每府州平均数的二十三倍之多!” 周忱手拿报表,开始了滔滔不绝地演讲。 叶家家主被斩,周忱亲手斩杀了叶修文,自此大仇得报,也恢复了先前的朝气。 只是,谁都不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是否会想起那个温润如水的江南女子,那个他差一点就可以在一起的此生挚爱。 “也就是说,情况最严重的,不是苏州府,也不是常州府,而是松江府,对吧?” 朱高煦摸着下巴接话道。 “正是如此,不仅仅只是赋税,江南百姓还要承担大量的徭役!” “大明立国初期,太祖高皇帝在金陵、凤阳,当今圣上在北平等地营造皇宫,都大量使用了来自江南各行业的工匠,工期往往长达十几年。” “而且,随着近些年来陛下有意迁都北平,开始向新都运送粮草物资,运输损耗所产生的损失也要加到江南百姓头上。” “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加耗’随之而来,松江每年漕米二十三万二千九百五十石,加耗损十五万三千七百四十七石,合计三十八万六千六百九十七石,也就是说损耗粮草高达应定税粮的三分之二!” “而且最令触目惊心的是,这个数据还只是是官方上报的‘加耗数’,大家都知道江南士绅豪强故意拖欠税粮,官府为了完成额定征税,只能向穷苦百姓强行摊派征收。” “在这个过程里面,老百姓需要上交的苛捐杂税,足足高达额定税额的四倍,负担之重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周忱叹了口气,前面两年时间,他游走于江南五府各地,所见所闻实在令人绝望。 老百姓吃不饱饭,却还整日在田地里艰苦劳作。 士绅豪强钟鸣鼎食,歌舞升平,却依旧对此仍不满足,还在想方设法地兼并田地,盘剥压榨耕户农户! 地方官府毫不作为,要么与士绅豪强沆瀣一气中饱私囊,要么高高挂起不顾百姓死活! 偌大一个江南,出了名的膏腴之地,百姓却生活得连乞丐流民都要不如! 这样的大明,也配称得上是盛世? 朱高煦闻言眉头紧锁。 说到底,这还是他老朱家造的孽! 但凡朝廷有一点作为,但凡这些皇帝太子向朱重八同志学习一下,大明朝百姓的日子,绝对不会过得这么艰难! 士绅! 豪强! 曾经被重八同志如屠猪狗! 这才过去了多久,他们就开始跳起来了? 朱高煦嘿嘿冷笑了几声,吓得周忱与况钟大气都不敢出。 “一条鞭法,你们研究得如何了?可以推行下去吗?” 不是朱高煦瞎操心,而是赋税改革牵连太深,一旦出现任何意外,大明就有可能把自己给玩崩了。 其实还有更加先进的摊丁入亩,不过并不一定适合如今的大明。 哪怕是救世宰相张居正,也是在做足准备之后,才敢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这“一条鞭法”! 听见这话,周忱当即来了精神。 “王爷放心,此法完全可行,堪称是解决赋税不平问题的最佳方案!” “眼下我们完全可以在苏州府推行,随即是松江府、湖州府,一直推广到赋役繁重的整个南直隶,最后将其推广至整个天下!” “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王爷出手,血洗一遍整个江南!” 血洗江南! 这句话,竟然是从周忱嘴里面讲出来! 经历了芸娘一事,周忱如今对所有士绅豪强都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杀光诛尽! 朱高煦见周忱这副模样,反倒是感到一阵安心。 男人不经历磨难,是永远成长不起来的。 尤其是周忱作为大明财税改革的设计师与执行者,如果还是以前那副优柔寡断、温文尔雅的样子,他这辈子都难成大器! “放心!” “本王既然来了江南,自然要把问题处理好!” “新法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做,杀人的事情,交给本王就好!” “周忱况钟,苏州府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本王已经得到消息,吏部派遣了候补官员正在赶来的路上。” “至于那些官员胥吏,该杀的本王走之前会杀了,剩下的你们看着处理,四大家直接流放去岭北!” 顿了顿,朱高煦再次提了一嘴。 “你们推行一条鞭法,可多征用新学子弟,他们尤擅数算且思想先进,算得上是推行新法的上好人才。” “本王已经给礼部尚书王景、学部尚书解公豹打过招呼,他们会全力配合!” 听到这话,周忱与况钟都是大喜过望,他们原本还担心新法推行无人可用,却没想到汉王爷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新学加上新法,一旦成功完成,那这二者将会取代旧者,大明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朝堂! 朱高煦交代完一切,起身向外走去。 “聂兴,传本王王命!” “嘉兴、湖州、杭州和松江四府卫军,即刻封锁四府府城县城,严禁任何人出入!” 此话一出,聂兴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自家王爷,这是想要玩一把大的啊! 苏州府的动静,只怕隐瞒不了多久,那些士绅豪强要么提前做好准备,要么就是游走四方找关系! 自家王爷这么一搞,那这些个士绅豪强除了等死,别无他法! 问题在于,那些卫指挥使,会听汉王命吗? 没有朝廷的调令,私自调集军队,而且还是包围府城县城,这无异于造反啊! “王爷,只怕那些卫指挥使……” “告诉他们,要么接我朱高煦的王命,要么等着被本王清算!” 朱高煦翻身上马,浑身杀意滔天。 既然来之前,老头子朱棣都说了会给他撑腰,那他还怕什么? “放跑了一个豪强劣绅,本王杀他全家祭旗!” 第536章 奉汉王命!封锁松江府! 筱馆镇,金山卫城! 大明立国之初,为抵御倭寇借河网水道侵扰江南腹地,于洪武十九年在筱馆(小官)镇筑城设卫,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所以称为"金山卫"。 金山卫下辖七个千户所,驻兵一万三千余人,辖境东起宝山、川沙,西达乍浦,绵亘三百余里。 除建卫城外又在沿海滩涂建立一系列海防堡墩,严密戒备,成为南直隶防御门户最重要一关,也是抵御倭寇、拱卫都城的主战场,冠称"江南第一卫"。 此刻金山卫指挥使侯承忠正神情凝重地看着军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老侯家祖上以大明朝“开国军功世袭直隶金山卫指挥,因家于官”,成了金山卫本地人,传承至今也算是声望日隆。 祖上余荫,足够让他们这些子孙后代吃一辈子了。 而且金山卫可不是寻常卫所,江南第一卫的名头摆在这里,老侯家也算是权势滔天。 所以,侯承忠看着眼前的“汉王命”,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眼见自家指挥使满面愁容,指挥同知武门刀忍不住开口口。 “大人,依下官看,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掺和进这趟浑水。” “汉王只是汉王,区区一个王爷,凭什么调动我金山卫?” “更何况,汉王还让我等封锁江南五府之地,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没有陛下的旨意,没有兵部的调令,任何人私自调兵那都是形同谋反!” “此事干系太大,我金山卫掺和不起啊!” 武门刀此话一出,瞬间赢得了一众指挥千户的赞同。 开什么玩笑? 你朱高煦哪怕贵为汉王,也不能这么瞎指挥吧? 调兵封锁江南五府,而且还没有兵部的调令,那就是等同于谋反! 一旦朝廷降罪下来,谁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难不成你汉王比朝廷还牛逼? 一时间,众人义愤填膺,纷纷对那汉王命持反对意见。 更有甚者直接破口大骂,丝毫不把汉王朱高煦放在眼里。 毕竟天高皇帝远,汉王朱高煦还能把他们怎么着? 侯承忠见状也没吭声,只是静静地看着。 等到众人骂高兴了,逐渐安静了下来,他这才沉声开口。 “你们以为,这真的只是汉王朱高煦的意思?”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一愣。 侯承忠又换了一个说法。 “或者说,你们觉得汉王朱高煦是个蠢货吗?” 众人一愣,面面相觑。 汉王朱高煦,是蠢货吗? 傻子都知道他不是! 那位汉王爷虽然平日里嚣张跋扈了些,但是他的文韬武略,可是得了皇帝陛下的点头认可。 否则汉王朱高煦也不会一度成为太子爷的竞争对手,甚至还曾监国理政! 这一点,谁都没法否认! 那么,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这样做? “江南的问题,我们都心知肚明。” “苦了百姓,穷了朝廷,富了士士绅!” “原本江南是膏腴之地、鱼米之乡,朝廷的财税重地,可近几年来却收不上税,穷得户部尚书夏元吉亲自赶到江南,督促征收税粮!” “朝廷忍得了一时,难不成还会一直忍下去?咱们那位皇帝陛下,可不是建文这等优柔寡断的货色啊!” 侯承忠长叹了一声,实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 因为,这“汉王命”,看似出自汉王朱高煦,实则背后有皇帝陛下撑腰! “前不久皇上刚刚巡幸北平,汉王便动身赶来了江南,甚至带上了天策卫与飞熊卫,这可是上十二禁卫军!” “你们说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听见这话,众人顿时就沉默了。 什么意思? 太明显了些! 真正想要收拾江南这群士绅的,其实是皇帝陛下! 汉王朱高煦现在不过是在拉虎皮扯大旗,嚣张跋扈也有他的底气! 所以,如果现在拒绝汉王命,实则就是在违背圣意! 这同样是众人承受不起的大罪! 日后皇上清算起来,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一时间,众人都有些气闷。 “罢了!” “我老侯家沐浴皇恩,祖上当年追随太祖爷浴血奋战,这才换来了世袭指挥使一职。” “现在皇帝陛下有意对江南动兵,我们这些武夫只能紧紧追随皇上的步伐,才不会被清算!” “所以这汉王命,本官准备接了,诸位觉得如何?!” 侯承忠豁然起身,豪气干云地高喝道。 众人见状沉寂了片刻,随即纷纷出言响应。 “大人所言极是!” “老子早就看那些士绅不爽了!” “跟着汉王爷干,屠了那些士绅!” 侯承忠点了点头,当即喝令道。 “传令金山卫麾下各千户卫所,即刻整军就近封锁县城!” “未得军令前,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严惩之!” 江南第一卫,接汉王命! 伴随着指挥使侯承忠一声令下,金山卫各大千户所当即出动。 松江府,湖州府,嘉兴府,杭州府…… 四府辖区内的卫军没有犹豫,简单粗暴地封锁了城门,严禁任何人进出。 此举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四府知府县令吓得魂飞魄散,误以为这些武夫就要造反了。 好在他们只是简单地围困城池,严禁任何人出入,仅此而已。 此刻汉王爷正在前往松江府的路上,得知消息后并没有什么反应。 他早就猜到,这些卫所会接自己的王命。 道理很简单,太祖所创的卫所制度,天下各卫所的指挥使,都是世袭制,而且都是当初追随太祖高皇帝征战天下的那帮子武夫屠夫! 哪怕到现在传承了两三代,武夫就是武夫,骨子里都是有着暴力因子的! 朱高煦这个汉王爷,现在给了他们一个合理的理由与借口,让他们去大闹一场,让他们去收拾那些自视甚高的士绅豪强,他们巴不得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当然,朱高煦本人,也想要借此机会铲除江南士绅。 这批骨子里都流淌着酒色的家伙,除了吃喝玩乐当个蛀虫米虫外,于国而言毫无益处! 倒是可以借助这个机会,给新学子弟谋取一个锦绣前程! 第537章 汉王爷的手段!怒火冲天夏元吉! 松江府城! 夏元吉正愁眉不展。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堂堂户部尚书,亲自赶来江南要粮食,这些天杀的江南士绅竟然同样不给! 这还有王法吗? 这还有天理吗? 这还有公道吗? 偏偏人家给出的回复很是充分,什么天灾人祸加上流民众多,反正就是扯出一大堆的理由与借口,跟他这位朝堂巨头哭穷。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我们这些人不过是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上日子过得也不富裕! 诸如之类的话语,夏元吉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这些江南士绅,现在是摆明了要跟朝廷作对! 偏偏朝廷如今极度缺粮,连九边的军粮都快凑不齐了,还要往更北边的岭北行事输送粮草! 一想到这些糟心事情,老夏头顿时就愁容满面,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松江府知府黄子威匆匆走了进来,满脸惶恐惊惧。 “夏大人?” “出大事了啊夏大人!” 夏元吉闻言一怔,下意识地反问道:“出了何事?” 这个黄子威倒不是进士出身,而是因自身贤德被举荐为官。 其处理松江府事务也算是井井有条,唯独就是税粮这个问题,他始终不曾解决,或者说不曾触碰。 看得出来,这黄子威就是一个明哲保身的聪明人。 夏元吉哪怕心中对其不满,也不好多说什么。 “夏大人!” “那些武夫丘八疯了,他们率军封锁了松江府城,严禁任何人出入!” 夏元吉:“???” 大军封锁松江府? 这是谁下的命令? 自己怎么全然不知? 按照正常流程,兵部先向皇上请旨,得皇上准许后再下发调令! 各地卫所驻军,只有在得到兵部调令后,才能调集军队出征! 换而言之,若有谁胆敢私自调兵,那就是等同于起兵谋反的十恶不赦之罪! 这是那些卫所指挥使都知道的常识! 那他们怎么敢? 难不成当真有人敢谋逆? 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当即随同黄子威匆匆赶到了城头上面。 只见城外大军正在安营扎寨,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模样。 见此情形,夏元吉更是颇为纳闷。 这也根本不像是起兵造反的架势啊? “黄知府,随本官出城!” “什么?出城?” 黄子威一听这话,顿时就慌了。 现在谁还敢出城,不怕被这些武夫丘八给宰了啊? “混账!” “你身为松江知府,身上肩负着守护松江府百姓的职责!” “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难道你想要做那不忠不孝之徒?” 面对夏元吉的厉声指责,黄子威只能唯唯诺诺地点了点头。 反正天塌了还有高个子顶着,有这位户部尚书在,城外这些丘八应该不会为难自己等人。 随即夏元吉带着黄子威出了城门,很快一排利箭便激射而来! “严禁任何人出入,违令者格杀勿论!” 一声暴喝传来,吓得黄子威身子一颤。 夏元吉非但不惧,反而厉声高喝道。 “本官夏元吉,当朝户部尚书!” “尔等是奉何人之命,封锁松江府?” 此话一出,远处几名甲士面面相觑,随即一人策马返回大营上报去了。 户部尚书,执掌朝廷户部的九卿巨头! 这等大人物,他们还真不敢得罪! 很快金山卫指挥使侯承忠亲自赶了过来,对着夏元吉就是一礼。 “下官金山卫指挥使侯承忠,见过夏大人!” “侯承忠,你可有兵部调令?” 老夏头一见到他,直击主题地发问。 不料后者竟直接摇了摇头,“下官并未接到兵部调令!” “侯承忠!” “私自调兵形同谋反!” “你既无兵部调令,怎敢私自调兵?” “难不成你这卫所指挥使也敢犯上作乱?!” “夏大人!”侯承忠急忙解释道,“下官虽无兵部调令,却接到了汉王命!” “不止我金山卫,所有驻扎在江南的卫所,全都接到了汉王命,封锁整个江南之地!” 夏元吉:“???” 汉王? 朱高煦? 他封锁整个江南? 我尼玛啊,你这是要疯啊? 老夏头脸色狂变,随即再次怒喝道:“汉王命,你就接吗?” 汉王只是一个王爷,甚至连太子都不是! 他一句话,就能让整个江南卫所全部出兵? 那他朱高煦这位汉王爷,未免太过可怕了些,皇上和太子爷还能容得下他吗? 侯承忠并不接话,反而笑着发出了邀请。 “夏大人可否入营一聊?汉王爷估摸着也要到了!” “也罢,老夫就随你去,看看那位汉王爷究竟想做什么!” 夏元吉点了点头,随即看向身旁的黄子威。 “黄知府还请回城,安抚好城内子民。” “有些话,黄知府还是莫要说出去的好!” 黄子威连连点头,示意自己知晓利害关系。 实则他心中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那位汉王爷似乎准备谋反了啊! 私自调兵封锁整个江南五府,这不就是起兵谋反了吗? 侯承忠懒得理会这松江府知府,将夏元吉迎入了大营之中。 两个时辰后,一队铁骑疾驰而来,径直驶入了这城外大营。 朱高煦前脚刚刚踏进帅帐,还没来得及坐下去,迎面就来了一个人将他喷得体无完肤,言辞很是激烈。 汉王爷定睛一看,随后就被气笑了。 这跳脚骂自己的小老头儿,不正是夏元吉那老不死吗? “朱高煦,你枉为人子!你个不忠不孝的东西,竟然真敢起兵谋反……” “打住!”汉王爷急眼了,“老夏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老子什么时候谋反了?” “你丫都起兵了……” 朱高煦无奈地掏出掏出圣命金牌,明晃晃的金光刺得众人眼睛生疼,瞬间齐刷刷地跪倒在地,连夏元吉也不例外。 “怎么着?明白了吧?还叫唤不?” 朱高煦没好气地怒喷道,恨不得给这老家伙一脚。 夏元吉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老脸臊得通红。 人家连牌子都掏出来了,证明背后有那位皇帝陛下撑腰! 这他娘地,枉做小人啊! 侯承忠却是大喜过望,他明白自己赌对了! 或许封锁江南不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但是解决江南税粮官田问题却是! 更何况这位汉王爷手持圣命金牌,哪怕自己等人日后被追究责任,也全可以推脱到汉王爷头上! 人家有圣命金牌,那可是“如朕亲临”,敢不听令吗? “行了,都起来吧!” “老下头,粮食要到了吗?” 朱高煦满脸促狭地笑问道,直接往老人家伤口上撒盐。 夏元吉听到这话,一张老脸顿时就黑了。 这天杀的汉王爷,还是那般不当人子! 第538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屠夫与酷吏! 粮食要到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夏元吉一下子说不出来话了。 要是真要到了,他夏元吉早就回京了,还在此地待着做什么? 这些个士绅豪强最是难缠,偏偏又做足了充分准备,理由借口一大堆,反正就是向他哭穷没钱没粮! 可朝廷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啊! 尤其是北直隶,因为汉王朱高煦的祸害,粮食大幅度减产!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顿时就恶狠狠地看向朱高煦。 “汉王殿下!” “北直隶粮食减产,总得有个说法吧?” “北方粮产一直不如南方,这虽然是事实,但是自从汉王殿下前去北平之后,北直隶上交朝廷的税粮那是一年不如一年!” “那银子不是逐年增多吗?”朱高煦笑着反问道。 北直隶粮食减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这几年他一直在大力发展北直隶的工商业,建设工厂,打造商业圈。 工厂建设好了,自然就需要人手。 因为各大工厂都定下了严格的薪酬制度,工人们见上工就可养家糊口,自然而然地呼朋唤友进入工厂上班。 可如此一来,愿意继续耕田种地的农户耕户就大大减少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在工厂里面上工,得到的工钱除去赋税后,远远比耕田种地挣得多多了。 长年累月地辛苦种地,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刨除掉高额沉重的赋税,基本上也所剩无几了,养家糊口都成了难事! 这二者一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选择进入工厂上班。 而伴随着北直隶商业的井喷式发展,也间接带动了不少耕户农户弃农从商,摇身一变成了游走各地的行脚商人。 哪怕朱高煦与郭资等人商议后,在大明钱庄开放耕地扶持基金,帮助愿意种地的耕户农户。 但是同前面两种选择比起来,这耕田种地确实没有他们香啊! 如此,耕田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粮食产量自然就降下去了。 这一点,朱高煦曾经考虑过,不过没怎么放在心上。 只要郑和带着那些高产粮食作物,以大明目前的耕户数量与耕田面积,粮产完全供应得上。 而后为了发展大明工商业,朱高煦一门心思扑在这上面,他也没有多加关注耕户减少的事情。 结果不成想,仅仅只是两年时间,大明竟然就因此出现了缺粮的窘境! 郑和至今杳无音信! 高产作物也不见踪影! 要是再不想办法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大明王朝可真就要出大乱了! 毕竟民以食为天! 你老朱家要是让我们吃不上饭,我们就敢把你拉下马来! 朱高煦拍了拍老夏头的肩膀,随即展颜笑道。 “粮食没要到,那实属正常!” “不然本王来江南做什么?” “对付那些个豪强劣绅,你得来硬的!” 夏元吉:“???” 啥? 来硬的? 直接调兵围城?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咳咳,汉王殿下,调兵围城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而且汉王殿下并无兵部调令,如此行事置朝廷于何地?置陛下于何地……” “行了行了,老夏头你可真下头!” 朱高煦没好气地咆哮道, “本王这不是来帮你们解决问题的嘛,你在那儿哔哔赖赖个屁!” “要不是老头子亲自去北平求我,老子还不乐意来呢,这得罪人的苦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听到这话,夏元吉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敢再多说什么。 他又何尝不知,为何朝廷对江南的掌控逐年下降,还不是因为江南士绅在朝堂之上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虽说自太祖年间那场“南北榜案”后,大明科举就分南北取士,确保了科举的公平公正。 可是,科举入仕之后,各自的前程,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了。 江南士绅底蕴深厚,朝堂重臣大多为南人,这就导致南方官员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当今天子是位马上皇帝,一心只想着北伐,完成他千古一帝的伟大功业! 太子朱高炽又是位仁厚君主,一向秉持仁政治国的理念! 这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最后就导致江南士绅愈发嚣张跋扈,愈发肆无忌惮! 眼下朝廷面对粮食短缺的窘境,他们不思精忠报国毁家纾难也就罢了,还有脸拖欠朝廷税
相关推荐:
交流_御书屋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顾氏女前传
淫魔神(陨落神)
树深时见鹿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桃源俏美妇
旺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