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岳飞办事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尽忠职守的性格,李承道丝毫不怀疑他没有尽心去找,而是真的没找到! “吕宋没有这三种作物……” 李承道深吸一口气,身形微微一晃。 按照他记忆中的信息,这三种作物的确是从菲律宾传入内陆的,可是为什么没有? 难道说现在这个时间,这几样作物还没有从西方传到菲吕宾吗? 李承道的思维急速转动,额头不禁浮现细密的汗水,心思也渐渐沉了下去。 现在没找到这三种作物,那麻烦就大了! 若是找到了土豆番薯等耐旱易熟的作物,那么不但可以借此破除谣言,更能赶在冬季之前让百姓们都种下去,收获的粮食足以渡过冬季,而且以后也再也不用担心饥荒和旱灾的威胁。 但是现在却没有找到,反而旱情过后又伴随着蝗灾而来了,不仅关中地区遭灾,其余未受到旱情影响的地方也都受到了蝗灾威胁! 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我这次真是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 李承道苦笑一声,他本以为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却未曾料到吕宋根本没有那三种作物。 放弃种子选择二十万大军,无疑是他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将进而影响万万百姓,乃至于整个大唐! 这些,皆是他一人之过! 见到李承道不说话,岳飞心中的惭愧之意更甚,回来的路上他已经知晓了如今国内的情况,旱灾伴随着蝗灾,简直是雪上加霜。 没找到李承道所说的那三种神奇作物,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李承道无论给予他怎样的惩罚都不为过! 忠直如岳飞,根本没有考虑过吕宋是不是没有那三种作物,在他看来李承道既然说那里有,那就肯定有,只是他无能而没有找到而已。 “起来吧鹏举,此事并不怪你,是朕之过失。” 李承道呼出一口浊气,有些疲乏地说道。 岳飞难以置信地抬起头,道:“陛下!此事皆因末将无能,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过失怎么会在陛下?末将知陛下仁德,但……” “是朕的过错,吕宋没有这三种作物,是朕记错了。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怎能把朕的错误,加在你身上?” 李承道沉声说道,目光坚定,“朕不是圣人,朕也会犯错,这次错在于朕,不在于你,明白吗?” “鹏举此行辛劳,先下去休息吧。” 听到李承道的话,岳飞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深深一拜后离开了御书房。 …… 离开了御书房后,岳飞的心情十分沉重。 在出宫门的时,他刚好碰见了入宫的贾诩,不过他没什么打招呼的心思,直接擦肩而过了。 “等等。” 贾诩停下脚步,喊住了岳飞。 “何事,说。” 岳飞面无表情,直接道。 “听说你没有在吕宋找到陛下所言的那三种作物?” 贾诩开门见山地问道,他手中有暗影卫,从返回的船队中打探出这些消息自然轻而易举。 岳飞沉默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仁德,并未降罪于我,陛下说记错了,吕宋并无这三种作物,可我知道这不过是陛下安慰我而已,是我之过失。” “陛下还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贾诩闻言,眼睛骤然瞪大。 自古以来,皇帝多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向来秉行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而李承道却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意思是君主自己犯的错,不能让别人代自己受过。 古往今来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的帝王又有几个?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流传千古。 李承道此举,开帝王之先河。 良久之后,贾诩才回过神来,对岳飞说道:“你想多了,陛下向来赏罚分明,他既然这么说那过错便真的不在于你。” “不过没找到这三种作物,现在可就麻烦了,如今蝗灾四起,民间对陛下德不配位的谣言越传越烈,唉……” “是谁传的这些谣言,我倒是要亲自带兵去问问他们!” 岳飞目光一厉,言语之间戾气十足。 能让向来性格仁和的岳飞这般暴戾,可见他现在心情有多差。 “不劳你操心,这事我已经处理过了,我想告诉你的是让你做做准备,既然没找到这三种作物,那么陛下近来可能要有新的动作了,得让一些人拿出粮食来才行。” 贾诩说道。 岳飞皱了皱眉头,默然一会儿后才不确定地说道:“你是说……世家?” “明白就好。” 贾诩并未多言,转身朝着宫中走去。 岳飞看着贾诩离去,许久之后方才收回目光,转身走出了皇宫。 ……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天子祭天 贾诩进入御书房时,李承道正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背对着他。 贾诩看了一眼后便微微低头躬身而立,并没有开口打搅。 过了片刻之后,李承道忽然说道:“此次蝗灾的受灾情况调查清楚了没有?” 他并没有说问的是谁,但是贾诩主动开口回答道:“禀陛下,此番蝗灾殃及江南道、河南道一带,其中河南道受灾最为严重,江南道次之。” “各地农作物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农田直接被蝗虫啃食一空,情况……不容乐观。” 李承道沉默了一会儿,方才继续问道:“粮食储备的情况怎么样了。” “存粮暂时还足够,预备关中旱情和饥荒是足以的,但是江南道和河南道这两大产粮大地遭受了蝗灾,照这样下去四处救灾,粮食就严重不足了。” 贾诩心中微叹,如实回答道。 现在的情况即便是他看了都觉得头疼无比,上天可真是不公平啊,好不容易让大唐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却遭受这等不可避免的天灾。 但是麻烦的还不只是这些,屡禁不止的谣言才是危机所在。 “陛下,如今民间谣言越传越烈,先是旱情又是蝗灾,已经有很多百姓都相信那种无稽之谈,臣认为是时候该介入,禁止这种谣言再传播下去了。” 贾诩的话音落下,李承道转过身来,眼中一片凌厉之色。 “禁止?为什么要禁止。” “区区天灾与谣言就想打败朕?即便是天命又如何,朕何曾惧怕半分!” 李承道的语气里充满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气魄,令贾诩心神震动。 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贾诩,不容置疑地说道:“通知各大世家以及各地粮商,让他们各自交出所存三分之二的粮食出来用于赈灾。” “这次大灾渡过去了,朕会记得他们的功劳,这种时候谁若是还敢藏私,朕不介意背上暴君之名!” 李承道的语气中,充满了杀伐之气。 “臣遵旨!” 贾诩深深俯首,恭声应下。 李承道对各个世家以及粮商动手,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这是目前唯一能缓解灾情的办法了,眼下的大灾,单单靠朝廷的力量是很难支撑的。 不过李承道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吃了一惊。 “此外,马上通知礼部,传告天下,朕将与十日之后,于北郊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陛下,这——” 贾诩张口结舌,现在这种情况举行祭天大典,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民间本就谣言四起,祭天大典上若是出了丝毫差错,那么局面和渔轮将一发不可收拾! 贾诩本想劝说李承道,但是当他看见李承道的神色之后,便打消了念头,心中一叹后退下了。 愿天佑我大唐。 …… 在岳飞返回长安后没多久,全国各地的各个世家,各大粮商,便都收到了李承道派人传达的旨意。 旨意很简单,各个世家与粮商,都必须拿出三分之二的存粮交由朝廷统一调度管理,用于赈灾之用。 此事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要么自己交出来,要么他派大军亲自去取。 主动交出来,朝廷会记得他们的功劳,日后有所补偿,若是主动去取,那便是抄家灭族。 在旨意下达出去的同时,魏州军、白袍军、漠北铁骑便都各自有了动作,赶赴江南道、岭南道、河南道以及河东道进行军事部署。 这些举动无不展现着李承道的决心与手腕,也让各个世家为之胆寒! 他们毫不怀疑,若是敢拒绝的话,这些大军会瞬间将胆敢违背旨意的世家给全部踏平! 军队经过一番大换血后,如今被李承道彻底掌握在手里。 近六十万大军,此等国之利器无人能挡,也无人敢挡! 李承道后宫妃子们第一时间便各自写信给自己的家族,令他们不要抱有任何侥幸的想法,按照旨意中的照办。 没过两天,郑氏、李氏、萧氏、长孙氏、杨氏等世家大族带头捐出族中三分之二存粮,给朝廷进行赈灾。 连这些和李承道有着姻亲甚至血亲关系的家族们都照做了,其余世家更不敢犹豫,马上选择按照旨意捐出粮食。 捐出粮食后虽然家族的情况是会难过一点,但是不至于活不下去,总比抄家灭族好,而且还能落得那位陛下一个人情。 没人敢心存侥幸,他们看不想步崔氏等家族的后尘。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谁都能看出目前的情况已经危急到了国家安稳,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世家大族们也是想要治世而不是乱世。 就在各大世家们纷纷捐粮的同时,另外一则消息也传开了。 天子将举办祭天大典,并且号召百姓们捕捉、食用蝗虫来缓解饥荒和蝗灾的威胁! 这个消息一传出,无数百姓们都沸腾了。 自从儒学大家们提出了“天人感应”来约束皇帝们的行为,蝗灾被人们认为是皇帝荒政、上天降下来的惩罚。 而蝗虫更是被百姓们视之为蝗神,人们普遍认为蝗虫是天灾,是上天的惩罚,完全无需防治,只要统治者修行养德,蝗灾自会消失。 到了后来演变成大量修建蝗神庙来祈求神灵,让蝗虫赶快离去,不要再吃庄稼,所以只要有蝗神庙的地方就有蝗灾发生。 因此对于啃食粮食的蝗虫,百姓们甚至不敢扑杀。 而这种情况下,李承道居然主动提出扑杀、捕食蝗虫来遏制灾害,简直是荒唐! 随着时间的过去,让无数百姓们瞩目的祭天大典也很快便来临了。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命不足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天子举办祭天大典,尤其是在谣言传播得如此之广的当下,无疑是极为轰动的事情,这场将要举办的祭天大典吸引了无数百姓们的关注。 在十日过后,祭祀大典如期举行了。 长安城外,北郊天坛。 今日祭天大典,虽然空中烈日炎炎,但是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们都顶着烈日,前来围观这一场祭天大典。 现在时辰未到,李承道尚未来到祭坛,而祭坛下面已经聚集了数万长安城百姓了,此时一片喧哗之声。 “此番上天降罪于大唐,陛下此番诚心祭天,定能化解灾厄!” “旱灾之后又是蝗灾,肯定是天子失德,惹得上天不快……” “愿我大唐逢凶化吉,陛下可是少有的明君啊!” “明君?若是明君怎么会惹得上天降灾?” “愚蠢的东西,闭嘴吧你!若没有陛下,恐怕大唐如今已经被外族蛮夷所祸!” “听说陛下号召扑杀食用蝗虫,蝗虫可是蝗神使者啊,怎可扑杀!” “唉,希望蝗神不会因为天子的不敬之举而愤怒。” …… 百姓们议论纷纷,台下一片喧闹。 就在这时,为官的人群忽然被两队士兵给分开,清出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李承道一身厚重的帝王华服,没有乘坐玉辇,步行而来,朝着祭坛走去,而在他身后则跟着文武百官。 “快看,是陛下!” “草民叩见陛下!” “陛下来亲自主持祭天了!” …… 道路两旁的百姓们纷纷跪伏在地,一个个神色激动。 但是也有一些百姓们面有不愉之色,不情不愿地跪了下去,显然只是拘于礼法而不得不跪。 李承道走过人群,然后独自登上了祭坛。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百姓站了起来,将一枚鸡蛋狠狠丢向了李承道,神情激愤地骂道:“无德昏君!” 这突然的一幕,令无数百姓和官员们都吓了一跳! “放肆!!” 经过当初的李承乾刺杀一事,冯立早就变得机警了许多,直接将这枚鸡蛋给挡了下来,然后指挥左右禁卫怒道:“将这名狂徒给我拿下!” “诺!” 不消冯立多说,马上就有两名侍卫冲入人群,将那名青年给抓了出来,然后按压在地。 人群之中顿时一阵骚动,有不少人人见状欲冲出来搭救这名青年。 然而只见冯立“锵——”地一声拔出腰间横刀,冷冷道:“禁卫听令!再有任何异动者,皆当刺客处理,杀无赦!” “锵——” 一阵整齐划一的拔刀声,这些出身白袍军老卒的禁卫们在此刻展现出了他们的素质,全部都抽出了腰间长刀,目光冰冷地盯着那些欲起身的人,手中横刀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令人心悸的寒芒。 禁卫威势惊人,顿时将场面给镇住了,那些人再也不敢有丝毫举动。 此时李承道低头看了过来,冯立单膝下跪道:“狂徒已拿下,请陛下下令如何处理!” 李承道没有理会冯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名被按在地上的青年,淡淡说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被李承道平静的目光注视,这名原本已经做好赴死准备的青年,不知道为何生出一股畏惧感。 但是他马上就把这种怯懦的想法给掐灭了,然后冷笑道:“自古以来天子昏昧无道,方才会引来上天降临灾祸!如今天降大旱,四月不雨,千里赤地,草木荒芜;而旱灾未过,蝗灾又起,国内多处受灾。” “若不是天子失道,怎么会引来蝗灾旱灾一起到来?” “万万百姓皆因你一人而遭受这般苦难,骂你一声昏君有错吗!” 这名青年越说声音越大,听起来底气十足,理直气壮。 就连周围的百姓之中,亦有不少人的开始窃窃私语,显然被他这一番话给打动了。 冯立以及周围的侍卫们都很想上去把这个家伙的嘴给撕了,但是李承道没有下令,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便是你的理由?” 李承道剑眉一挑,说道。 青年冷笑道:“没错,我的话已经说完了,我知道冒犯天子乃是死罪,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罢便闭上了眼睛,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 李承道眯起眼睛,神色平静地说道:“你无礼的事情暂且不谈,朕有一个问题想问你,若你答上来了,朕免你死罪。” 青年闻言心中一动,睁开了眼睛。 然后他便听到李承道说道:“朕想问你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请你说一说朕在登基前以及登基后,做过什么不利于大唐、昏昧无道危害百姓的事情。” “这还用问?当然是——” 青年刚想要张口回答,但是他的声音却戛然而止,神色僵在了那里。 李承道有什么过失?有什么不利于大唐和百姓们的举动?有什么昏昧无道的行为? 北灭突厥,西退吐蕃,令万国来朝。 减少农业赋税,提高商人地位,实行青苗法、一条鞭法、清丈田亩法,保护百姓利益。 改革科举,为天下平民子弟开龙门,打断世家垄断,还利于民。 在大旱之前就拨银百万备旱,使此番旱灾竟然没有发生饥荒,竟然没有饿死一人! 至于过错,有什么过错? 根本没有! 这名青年哑口无言,因为他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李承道的半点过失之处,李承道所作所为堪称圣君! 可若李承道没有过失,为什么会天降这般大灾? “朕问你,朕有何过错?” 李承道再次问了一句。 这名青年脸色苍白,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脸上汗如雨下。 李承道冷笑一声,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台下万万百姓,声音铿锵有力。 “朕今天站在这里,敢向所有我大唐子民们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朕无错!”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朕才是天命! “朕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朕无错!” 李承道有力的声音清晰传到了每一名百姓们的耳中,将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自古以来,都道天子无德,所以天降灾害,但是朕从来不信这种话!” “若是天子无德上天便会降灾,那为何朕所行之举堪称圣明,还会让百姓遭受如此灾害?” “所以,天命不足畏!” 李承道仿佛盖棺定论一般,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旱灾降临,朕日夜难寐,无不忧心天下百姓。为了防止饥荒,朕号召世家大族,让他们捐纳粮食,以备灾荒,如今数百万石的粮食正在筹措当中!” “蝗灾泛滥,席卷全国各地,朕将这些蝗虫视为仇寇,欲将其赶尽杀绝;而天下百姓却将这小小蝗虫视为蝗神,不敢扑杀,这是何等可笑!” 李承道嗤笑着说道,然后忽然伸手一抓,将漫天飞舞的蝗虫抓了一只在手里,然后在无数百
相关推荐:
小公子(H)
人妻卖春物语
心情小雨(1v1强制)
虫族之先婚后爱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怂包重生记(1v2)
偏执狂
下弦美人(H)
沦陷的蓝调[SP 1V1]
左拥右抱_御书屋